黃茶是我國特產(chǎn),黃茶自古至今有之,但不同的歷史時期,人們不同的觀察方法卻賦予黃茶概念以不同的含義。正因為如此黃茶所有的那些歷史淵源,在歷史上最早記載的要從黃茶概念開始。
歷史的黃茶不同現(xiàn)今所指的黃茶,是依茶樹品種原有特征,茶樹生長的芽葉自然顯露黃色而言。如在唐朝享有盛名的安徽壽州黃茶和作為貢茶的四川蒙頂黃芽,都因芽葉自然發(fā)黃而得名
在歷史上,未產(chǎn)生系統(tǒng)的茶葉分類理論之前和在眾多消費者中,大都憑直觀感覺辨別黃茶。這種識別黃茶的方法,混淆了加工方法和茶葉品質(zhì)極不相同的幾個茶類,涉及到很多種品質(zhì)各異的茶葉。如上面所說的因鮮葉具嫩黃色芽葉而得名的黃茶,而實為綠茶類。還有采制粗老的綠茶,曬青綠茶和陳綠茶;青茶的連心、包種等都是黃色黃湯,很易誤認為是黃茶。
黃芽茶 原料細嫩、采摘單芽或一芽一葉加工而成,主要包括湖南岳陽洞庭湖君山的君山銀針,四川雅安、名山縣的蒙頂黃芽和安徽霍山的霍山黃芽。
黃小茶 采摘細嫩芽葉加工而成,主要包括湖南岳陽的北港毛尖,湖南寧鄉(xiāng)的溈山毛尖,湖北遠安的遠安鹿苑和浙江溫州、平陽一帶的平陽黃湯。
黃大茶 采摘一芽二、三葉甚至一芽四、五葉為原料制作而成,主要包括安徽霍山的霍山黃大茶和廣東韶關(guān)、肇慶、湛江等地的廣東大葉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