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普洱茶鮮葉采摘標準
茶葉鮮葉的含量在75%左右所以簡單計算就是4斤鮮葉做一斤干茶。即4:1如果還要計算茶梗,老葉,碎末等損耗及加工技術形成的損失,天氣等因素,可能要5-6斤做一斤干茶也是可能的你如果說的是普洱茶餅,一般一餅357克為標準,那么折算成鮮葉就是(357/500)*4=2.856斤約摸3斤茶葉鮮葉
2. 普洱茶采摘標準圖
當年壓餅存放十年的茶很好,味相對比較濃,營養(yǎng)比較好,前者相對差一些。
3. 普洱茶葉采摘時間
不同茶葉的采摘時間不一樣。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四個時間段:
1、三月下旬到五月中旬
春季溫度適中,雨量充分,再加上茶樹經(jīng)過了半年冬季的休養(yǎng)生息,使得春季茶芽肥碩,色澤翠綠,葉質柔軟,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,特別是氨基酸。代表是:六安瓜片、烏龍茶。
2、五月初到七月初
夏季天氣炎熱,茶樹新的梢芽葉生長迅速,使得能溶解茶湯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對減少,特別是氨基酸等的減少使得茶湯滋味、香氣多不如春茶強烈。代表是:普洱茶。
3、八月中旬
秋季氣候條件介于春夏之間,茶樹經(jīng)春夏二季生長、新梢芽內含物質相對減少,葉片大小不一,葉底發(fā)脆,葉色發(fā)黃,滋味和香氣顯得比較平和。代表是:鐵觀音、粵梅香。
4、十月下旬
冬茶是在秋茶采完后,氣候逐漸轉冷后生長的。因冬茶新梢芽生長緩慢,內含物質逐漸增加,所以滋味醇厚,香氣濃烈。代表是:凍頂烏龍。
4. 白茶鮮葉采摘標準
白茶的等級如排行如下:
1、白毫銀針
白毫銀針屬于芽茶,在白茶中等級最高。
白毫銀針,頭一批采摘的春白茶,以純芽頭聞名于世,擁有一旗一槍的標準長相,白毫銀針的采摘十分細致,素有“十不采”的說法。以單芽為原料,披滿白毫,條素頎長,色白如銀,外形似針,因此所以得名白毫銀針。
并且白毫銀針,素以茶氨酸含量高而倍受喜愛。
它是白茶里營養(yǎng)成分最登峰造極的,但產(chǎn)量低,自然,也是價格最貴的。
特點:香氣清新,湯色淺黃,味道清新。因為采摘白毫銀針時溫度低,氨基酸含量高,它鮮爽程度最高。
2、白牡丹
白牡丹,一芽一葉、二葉為原料制成。
每年春天,在白毫銀針季結束之后,便開始采摘白牡丹。它的營養(yǎng)成分略遜色于白毫銀針,產(chǎn)量也較白毫銀針為高,價格略低于白毫銀針。在白茶的等級里,它排第二,泡在杯中,如牡丹花開放。
特點:花香四溢,杏黃或橙黃色,清新醇厚。白牡丹既保留了銀針鮮爽的特點,又具有特定的香氣
3、貢眉
貢眉,毫比較小,毫心明顯,茸毫色白目多,葉子比較細,湯色成深黃色,葉低均勻鮮亮。
貢眉是白茶中產(chǎn)量較高的一個品種,它是以群體種茶樹的嫩梢為原料制成。
特點:湯色淺橙黃,醇甜,經(jīng)久耐用,耐泡。
4、壽眉
是以大白茶、水仙或群體種茶樹進行品種的嫩梢或葉片制成。
是第三批采摘的春白茶,也是最后一批采摘的春白茶,擁有一芽三、四葉的標準長相,梗長葉闊,背面白毫密布,像白衣綠裙的仙子。
壽眉的產(chǎn)量,是全年白茶總產(chǎn)量里最大的,它的養(yǎng)分低于白毫銀針和白牡丹,在排序里,它排第三。價格嘛,自然最親民。
特點:香氣更加純正,湯色橙黃,滋味鮮純。 葉子和茶梗多。
5. 普洱生茶采摘標準
普洱茶的采摘期 從3月開始,到11月結束,分為春、夏、 秋三期茶,春茶的采期為3月初到4月, 夏茶為5月至7月,秋茶則為8月至11 月。采茶時,一般采一芽二三葉,也有采 摘一芽三四葉的,要根據(jù)具體情況制訂 不同的采摘標準,像西雙版納茶區(qū),氣候 溫暖、雨量充沛、土層深厚肥沃、有機質 含量豐富,茶樹長得高大但分枝發(fā)芽不多,其芽葉茸毫茂密,極其肥壯,且具有 良好的持嫩性,新梢即使長到五至六葉, 其葉質仍然很柔軟,在這樣的條件下,不 但采摘時期較長,芽葉的品質也很優(yōu)秀。
6. 普洱茶鮮葉采摘標準是多少
幾斤普洱茶鮮葉能做一斤干生茶?這個要分季節(jié)。如果說是頭春茶,還要分地域以及普洱茶樹種。
頭春茶,在布朗山一線,南糯山以及思茅、臨滄的大部分地區(qū),通常是在3.6—3.8公斤的鮮葉能生產(chǎn)1公斤干茶。但是有特例,在雨水偏多的地方,像西雙版納的勐臘等好多地方春茶要4公斤才能做出1公斤干茶。如果是野生古樹茶或者半野生古樹茶,春茶要5公斤才能做出1公斤干茶,因為野生古樹茶或者半野生古樹茶的鮮葉含水率比較高。
夏茶雨水茶大部分地區(qū)要4.3—4.5公斤鮮葉才能做1公斤干茶。極端的情況下,5公斤鮮葉才做出1公斤干茶,這種情況就是雨水比較多的時候。
秋茶4.2—4.4公斤鮮葉能做出1公斤干茶,一般來說就是取一個中間值4公斤鮮葉對應1公斤干茶。
7. 普洱茶的采摘標準
普洱熟茶的等級劃分從2003年開始云南省發(fā)布的《云南省地方標準普洱茶》中就訂下了詳細的劃分標準,2006年云南省地方標準再次作出修改,時隔2年,2008年國家質檢總局頒布了最新的,也就是現(xiàn)行的《地理標志產(chǎn)品普洱茶國家標準》,進一步對熟茶的等級劃分做出了規(guī)定。
普洱茶的級別劃分是以嫩度為基礎,嫩度越高的級別也越高,衡量嫩度的高低主要看三點,一是看芽頭的多少.芽頭多,毫顯,嫩度高,二是看條索(葉片卷緊的程度)緊結,重實的程度,緊結,重實的嫩度好;三是色澤光潤的程度.色澤光潤,潤澤的嫩度好,色澤干枯的嫩度差
普洱金芽,此種普洱屬單芽類,金黃色芽頭,葉底細嫩勻亮;宮廷普洱,金毫顯露,色澤褐紅,葉底細嫩;正是玉蓮金針的標志
8. 茶葉鮮葉采摘標準
茶園畝產(chǎn)量需根據(jù)品種、茶樹齡等決定,通常情況下每畝產(chǎn)量為200-300斤左右。茶樹屬于半陰性植物,在建立茶園時需在周圍種植杉樹、香樟等遮陰樹和防護林,這樣可以減少直射光,還能保持水土、提高空氣濕度,使茶葉持嫩性強,從而達到優(yōu)質、高產(chǎn)的目的。
茶園的產(chǎn)量大小與茶樹樹齡有密切關系,通常三、四年的茶樹一畝可產(chǎn)鮮茶葉100-200斤,成齡茶樹一年可產(chǎn)鮮葉150-200斤。
9. 普洱茶鮮葉采摘標準圖片
粗的好。
單芽嫩葉制成的普洱茶口感、厚度以及香、甜等指標不如拼有老葉長梗的(當然前提是持嫩度要好,這些老葉長梗均保持一定的嫩度。)
從純料來看,一芽一葉的鮮葉制成的普洱茶品質不如一芽二葉或三葉的。從拼配來看,高級別的原料要拼一些低級別的原料,其目的都是一樣——為了成品口感更加豐富和協(xié)調。
普洱茶的原料等級跟茶品質的相關性沒那么重要,重要的是原料產(chǎn)地、工藝及時間的轉化。
10. 普洱茶鮮葉采摘標準是什么
炒青是制茶工序的第三步,下面介紹一下制茶的順序和方法。
采摘
采摘是用食指與姆指挾住葉間幼梗的中部,藉兩指的彈力將茶葉摘斷,采摘時間以中午十二時至下午三時前較佳,不同的茶采摘部位也不同,有的采一個頂芽和芽旁的第一片葉子叫一心一葉,有的多采一葉叫一心二葉,也有一心三葉。則另有單人式、雙人式采茶機,可利用機械采茶,既省力且快速。
日光萎凋
采摘下來之茶菁須于日光下攤曬,或利用熱風使茶菁水分適度蒸散,減少細胞水分含量,降低其活性并除去細胞膜之半透性,而細胞中各化學成分亦得以藉酵素氧化作用引起發(fā)酵作用的進行,攪拌后攤平于笳藶上。
炒青
茶青萎凋至適當程度即以高溫炒青破壞葉中酵素活性停止發(fā)酵的繼續(xù)進行,并可除去鮮葉中的臭青味,而鮮葉亦因水分的蒸散而便于揉捻。
揉捻
將炒青后之茶葉置入揉捻機內,使其滾動并形成卷曲狀,由于受到揉壓,因此遂有部分汁液被擠出而粘附于表面,如此在沖泡時便可很容易地溶解于茶湯之中。不同的茶其揉捻程度也不一樣。
團揉
團揉是以布巾包裹茶葉使其成為一圓球狀,再以手工或布球揉捻機來回搓壓,并不時將茶葉攤開打散以散熱,團揉過后的茶葉茶身將更為緊結而形成半球形或球形茶。
渥堆
一般茶青制作到揉捻已算告一段落,剩下的只是干燥,但「后發(fā)酵茶」在殺青、揉捻后有一堆放的過程稱為「渥堆」,也就是將揉捻過的茶青堆積存放,由于茶青水分頗高,堆放后會發(fā)熱,且引發(fā)了微生物的生長,就因為熱度與微生物關系,使茶青產(chǎn)生了另一種的發(fā)酵,茶質被「降解」而變得醇和,顏色被氧化而變得深紅,這就是所謂的「普洱茶」。
干燥
干燥是利用干燥機以熱風烘干揉捻后之茶葉,使其含水量低于百分之四,利于貯藏運銷,通常為了能使內外干燥一致,常采用二次干燥法,先使其達到七、八成干燥,然后取出回潮,再進行第二次的干燥。
緊壓
緊壓就是把制成的茶蒸軟后加壓成塊狀,這樣茶就被稱為「緊壓茶」,除便于運輸、貯藏外,蒸、壓、放的過程中也會為茶塑造出另一種老成、粗獷的風味。
蒸
使茶再多熱受潮。
壓
利用茶葉本身的膠質使葉子緊密連結在一起,穩(wěn)定了往后陳放期間受潮、陳化的速度。
放
繼續(xù)緊壓前一些成分的降解與陳化,使茶質變得更醇厚。緊壓茶的陳放年份是決定市價很重要的因素,當然陳放的品質也很重要。
緊壓的形狀有圓餅狀、有方磚形、有碗狀、有球狀、有柱狀...等,緊結程度也所不同,有些緊壓茶只要用手一剝就可以剝開,有些緊壓茶就非得用工具不可。緊結的程度也會影響陳放的效果,緊結程度高者,陳放的效應慢,茶性顯得結實,緊結程度低者,陳放的效應快,茶性顯得豪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