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茶葉團單圖片大全高清
團茶是宋代的一種小茶餅,團茶始制于丁謂在福建做官時,專供宮廷飲用。茶餅上印有龍、鳳花紋。印盤龍者稱龍團或龍茶、盤龍茶、龍焙、小團龍;印度鳳者稱鳳團或鳳餅、小鳳團等。團茶須煎飲之。 團茶的歷史淵源 蘇東坡在讀過唐人薛能的姜宜煮更夸詩后,認為唐人飲茶有河朔脂麻氣。所謂脂麻氣,即謂茶香混雜,雖渾厚、奔放,但失茶之真香。所以說,雜香料者,香氣濃重而濁;而香氣濃重,就宜于麻木之俗鼻。馮時可在《茶錄中》就明確指出:香重者,非上品也。趙佶在《大觀茶論》中也明確指出:茶有真香,非龍麝可擬,而朱權(quán)則在《茶譜》中說:因為陸羽過多地渲染和崇尚奇特古樸,所以將茶葉碾成細末,再以其膏脂做成茶餅。 而到了北宋仁宗時,還為這種團茶茶餅設立了龍團茶、鳳團茶、月團茶等繁多的名目,團茶中還雜有各種香料,茶團茶餅的表面則涂飾金銀重彩;不無奪其真味。這些做法或多或少地都侵奪了茶的自然香味。一直到大觀宣和年間,才有漕臣鄭可聞制銀絲冰茶,始不用香,名為勝雪。文震享在《長物志》中記載鄭可聞始制銀絲冰芽時,也稱其以茶剔葉取心,清泉漬之,去龍腦諸香云云。 由于加入了龍腦香料的團茶飲用后令人有頭悶心煩的感覺,所以朝廷天子不甚喜歡,于是就有了制作新茶不加香料的命令,也有了順天意而研制的新茶等等;而民間也逐漸改去了摻雜香料的習俗這恐怕也是龍腦香料熏茶,雖到明清時遺風尚存,卻難已發(fā)展、延續(xù)之重要原因。清人俞樾在《今人瀹茗之法起于明初》一文中說:明沈德符《野獲編補遺》云:‘國初四方貢茶,以建寧陽羨為上,猶仍宋制,碾而揉之,為大小龍團。洪武二十四年九月,上以重勞民力,罷造團茶,惟采茶芽以進。 其品有四:曰探春、先春、次春、紫筍。茶加香味,搗為細末,已失真味?!袢宋┤〕趺戎?,汲泉置鼎,一瀹便飲,遂開千古茗飲之宗,不知我太祖實首辟此法。陸羽有靈,必俯首服。蔡君謨在地下,亦咋舌退矣。
2. 單葉茶葉圖片
像松樹塔一樣茶葉是通大海。泡開像一個松果
通大海就是胖大海。胖大海(又名安南子、大海子、大洞果),因遇水膨大成海綿狀而得名,為梧桐科多年生落葉喬木植物胖大海的成熟種子。
通大海是落葉喬木,高30~40米。樹皮粗糙有細條紋。單葉互生,葉片革質(zhì),卵圓或橢圓狀披針形,長10~20厘米,寬6~14厘米,3裂,中裂片較長,兩側(cè)裂片的長約為中裂片的1/2,或稍長,先端鈍或銳尖,基部圓形或近截形,全緣或微波狀,上面綠色,光滑無毛,下面灰綠色,葉柄5~15厘米,粗壯
3. 成團的茶葉
揉捻 揉捻過程宜掌握以輕揉為主,重揉為輔,把握好"輕一重輕"的原則,揉時5~10 rmin為好。
因大葉種鮮葉肉薄,含水量高,揉捻應適當偏輕,采用機型不同,投葉量也有所差異。
揉捻程度比普通炒青、烘青綠茶輕,以掌握揉捻葉表面有少量茶汁滲出,手捏成團,并有粘手感為度,要求茶葉成條率在70%~75%為宜。
盡量保持芽葉的完整性,避免茶汁過多把茸毛覆蓋住,若揉捻太重,成品的色澤偏暗、欠油潤,芽葉不完整;若揉捻太輕,成品香氣低,滋味淡薄,湯色清淡,浸泡時水浸出物溢出緩慢。
4. 單片茶葉圖片
2101 倉頡號
品名:倉頡號
批次:2101
工藝:生茶
規(guī)格:357克單片禮盒裝;357克*7片中提裝
5. 茶葉團團是什么茶
鳳舞團團餅,是指龍鳳團茶中的鳳餅茶,極其名貴,是宋代御貢的名品,茶中之尊,名冠天下。
6. 茶葉訂單圖片
茶癮阿勝的茶水平非常高。
首先茶癮阿勝的茶葉是用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,以自然的方式陳放,不經(jīng)過渥堆發(fā)酵處理的普洱茶葉。口感非常好,經(jīng)常能收到很多回頭客的訂單。非常受歡迎嗯,口碑非常好,推廣到了全國,還在比賽中得過榮譽證書。水平排在了中國前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