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首頁

如何評價電視劇《茶館》?

來源:applianceheavenbd.com???時間:2023-01-18 06:51???點擊:291??編輯:admin???手機版

國內(nèi)比較經(jīng)典的老電影《茶館》,是由北京電影制片廠攝制完成;這部影片確實同導演謝添所說的那樣:它是一個“新片種”,既不是舞臺紀錄片,亦非一般藝術(shù)片,更不應(yīng)籠統(tǒng)地稱為故事片。原因大概就在于影片導演在嚴格保留《茶館》舞臺精華的同時,較好地運用了電影的特有手段。它以鏡頭引導觀眾去對《茶館》主要人物的傳神表演和重要細節(jié)加以過細觀察。它在融合話劇、電影兩大藝術(shù)特性的努力中,取得了非凡的成就,堪稱經(jīng)典之作。

看過原著的都知道,老舍先生的名著《茶館》雖然通篇妙語如珠,十分詼諧風趣,但其主題嚴肅,結(jié)構(gòu)極其嚴謹。這是一部為三個時代(清朝、民初、國民黨統(tǒng)治)送葬的劇作,它為舊社會唱出一闋愴涼的挽歌。自然,為垂死者唱挽歌和迎接新生兒的降生是同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,是相輔相成的,表現(xiàn)了歷史時代新舊替換的必然。

影片《茶館》在反映了三代反動統(tǒng)治的繼承性的同時,也暗示了以康大力為代表的青年一代革命者必將取得勝利,人們有理由寄希望于這些迎接黎明的人,這是《茶館》原作者的苦心所在。而影片《茶館》在體現(xiàn)原著精神的時候,以生動的銀幕形象,顯示了一個人生真理:對待生活,斗爭比妥協(xié)(逆來順受)有出路;“改良”是一條死胡同,革命則意味著通向陽關(guān)大道?!恫桊^》主人公、“裕泰”的掌柜王利發(fā)(于是之飾)的生活道路,就為這條真理作了注釋,闡明了現(xiàn)實的社會發(fā)展趨勢。

我們可以從老舍先生筆下的裕泰茶館看出,《茶館》是濃縮了的舊社會,通過這個不大的橫斷面,人們可以看到那早已逝去的三個時代里的蕓蕓眾生的種種活動:他們或渾渾噩噩,蠅營狗茍,為名為利,為非作歹;他們或憂國憂民,心懷大志,以挽救民族危亡為理想,但又找錯了出路與方向;也有人明哲保身,但求茍活,卻在嚴酷的社會現(xiàn)實面前碰得鼻青臉腫。而更加引起人們同情的則是子繼父業(yè)的茶館老板王利發(fā),他為求舉家溫飽,在時代的變遷后面亦步亦趨,緊跟不舍。他懷著心中的郁悒,時刻對顧客和大大小小的權(quán)勢者唯唯諾諾,笑臉相迎。到頭來,這位處處妥協(xié)的聰明人和“骨子里的老實人”,卻弄得走投無路,不得不在他潦倒的暮年懸梁自盡……無須多加引申,王掌柜的一生所給人的啟示,已經(jīng)遠遠超越了他個人命運的范圍,反映了當時社會背景下的大部分民眾心理壓力。

而影片《茶館》的導演謝添在當年著名話劇導演焦菊隱先生精心構(gòu)思的那場“三老自奠撒紙錢”的基礎(chǔ)上,巧妙地安排了王利發(fā)、常四爺和“實業(yè)救國”論者秦二爺三位老者的憶舊與“總結(jié)性”的對話。除去舞臺劇原有的警句外,當紙錢在陰暗的空間飛舞,當“抬杠”的號子聲和低沉悲涼的喪樂交織在一起時,人們隨著攝影機俯瞰,三位垂垂老邁的不同人物踉蹌行走在茶館廳堂,心中不禁升起一種悲凄之感。就這一場景而言,影片《茶館》帶給觀眾的遐思,應(yīng)大于舞臺劇,更能通過藝術(shù)表達手法展現(xiàn)當時的場景。

特別需要說明一點,影片中“北京人藝”燦爛群星的表演十分出色:王利發(fā)(于是之飾)、常四爺(鄭榕飾)、秦二爺(藍天野飾)、松二爺(黃宗洛飾)和兩代劉麻子(英若誠飾)和扮演者在表演上支付的心血是沒有白費的,都是徹徹底底的老戲骨。

這種演員陣容,在現(xiàn)代商業(yè)化電影泛濫的今天很難看到。人們通過他們刻畫、塑造的人物形象,又能深刻地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氣氛,特有的風習以及角色靈魂深處的顫音。“精明,有些自私,而心眼不壞”的王利發(fā)掌柜,經(jīng)過于是之的再現(xiàn),其性格、氣質(zhì)、語言習慣,使人拍案叫絕。他那生動、精確、真實可信的表演技巧,豐富了角色,挖掘了作家留在紙后的潛臺詞,使其韻味無窮,耐人咀嚼。自然,限于演員的年齡和形體的變化,王利發(fā)的青年時代不及中年,而中年又略遜于晚年。但作為一位年過半百,在話劇舞臺馳騁達三分之一世紀的老演員,于是之在影片《茶館》中取得的成就,無疑高于他過去奉獻于廣大觀眾之前的程瘋子(《龍須溝》)和余永澤(《青春之歌》),同時也讓影片《茶館》成為永恒的經(jīng)典。

還有影片中鄭榕同志塑造的硬漢子、愛國心切的常四爺,在三個時代中的性格被勾勒得線條清晰、棱角分明。那種正氣在胸、鐵骨錚錚的勁頭,感人至深。藍天野以光彩奪目的臺風,在“第一幕”戊戌年間出場,儼然一位倨傲不凡的“濁世佳公子”。但到“第三幕”(抗日戰(zhàn)爭勝利后)他拖著羸弱、疲憊的步子走進老裕泰茶館時,那眼神、那語氣,那身軀姿態(tài),早已判若兩人了。這位家財萬貫、矢志搞“實業(yè)救國”的民族資產(chǎn)者,早已被日寇、國民黨和“四大家族”壓得奄奄一息。當年那個目光炯炯,神采飛揚,不可一世的秦仲義,而今安在哉?!作為“人販子”的兩代劉麻子,是個不齒于正派人物的社會渣滓,但,他和那些唐鐵嘴、二德子、“灰大褂”之類的家伙一樣,除去起到渲染時代、烘托氣氛的作用外,還和貫串全劇中另外一個重要人物——被出賣的貧農(nóng)之女康順子(程中、胡宗溫飾)形成糾葛,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典型。英若誠在精確顯示兩代劉麻子骯臟的靈魂,以及這類人物丑惡的嘴臉方面,作了很大的努力,非常值得稱贊!

最后再看看影片《茶館》中的音樂(彭修文作曲、指揮)和音響,產(chǎn)生了強烈的藝術(shù)效果。它不僅一般性地輔助了作品的主題,強化了主人公王利發(fā)的感情潮汐的感染力,還成功地渲染了環(huán)境氣氛,反映了昔日北京的市聲,進一步為影片《茶館》增添更強的感染力。

頂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熱門圖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