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易簡財經
6月6日晚,港交所信息顯示,奈雪的茶已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,這也意味著奈雪的茶將成為港股“新式茶飲第一股”。據其招股書,摩根大通、招銀國際、華泰國際為保薦人。
天眼查顯示,在此之前,奈雪的茶已完成5輪融資。
奈雪主打高端現制茶飲和軟歐包,以年輕女性為主要客群,大部分店面布局在一二線城市。自2014年5月成立以來,奈雪門店數量瘋狂增長,不過在門店數量和營收增長的同時,卻依然面臨虧損。
連續(xù)三年虧損
據招股書顯示,奈雪的茶客單價在2018年-2020年分別是42.9元、43.1元和43元,遠超行業(yè)平均客單價水平。但高昂的價格之下,奈雪的茶卻仍處虧損窘境。
2018年-2020年,奈雪的茶收入為9.1億元、22.92億元、28.71億元;凈虧損分別為6973萬、3968萬、2.03億元;負債總額分別為14.53億元、22.01億元、37.39億元,資產負債率超過100%。
從凈利潤率來看,2018年-2020年奈雪的茶凈利潤率分別為5.2%、0.5%和0.5%。
招股書顯示,2020年的虧損,與疫情初期部分門店停業(yè)有關。但除了疫情,困擾傳統(tǒng)餐飲企業(yè)的“重資產屬性、人工占比高、人均效益低”也是奈雪的茶虧損的主要原因。
2018年-2020年,公司原材料成本分別占總收益的35.3%、36.6%、37.9%;員工成本分別占總收益的31.3%、30.0%、30.1%;租金開支加物業(yè)管理費分別占總收益的17.8%、15.6%、14.8%。
開店降速,單店效率變低
因為線下開店的固定成本,所以盡管奈雪的茶目前門店數量仍處于快速擴張中,但明顯看出其門店增速呈現下降趨勢。
2018-2020年,奈雪的茶門店數量分別為155、327和491家,其中2019年及2020年相比較上一報告期門店分別凈增加173家和172家,開店明顯降速。
不僅如此,奈雪的茶基本都是大店面,設計上只保留40%的相似點,60%內容根據當地情況重新設計,平均面積在200平米以上,每個店面的員工將近20人,相比其他“takeaway”飲品店,大店型無疑增加了奈雪的經營成本風險。
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點是,雖然門店在持續(xù)增加,但奈雪的茶單店效率卻呈下降趨勢,這在很大程度上會限制公司整體的擴張速度。
2018年-2020年,奈雪的茶單店日均銷售額分別為3.07萬、2.77萬和2.02萬元,特別是在2020年,公司平均單店銷售額出現快速下降。
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隨著奈雪的茶門店數量增加,單店訂單數被持續(xù)拉低。
但門店的整體成本保持不變,隨著單店營業(yè)額下降,店面利潤自然呈下降趨勢。奈雪的茶在2020年單店利潤率僅為13.5%,遠低于2018年的24.9%和2019年的25.3%。
這也為公司的持續(xù)擴張帶來一定程度的隱患,畢竟只有在平均單店訂單數及客單價持續(xù)增長,單店經營成本保持穩(wěn)定的情況下,單店的經營利潤才能提升。而單店利潤的提升,才能最終平攤掉中臺及后臺的成本,實現公司整體盈利。
行業(yè)同質化難破局
灼識咨詢數據顯示,按零售消費價值計算,中國現制茶飲于2020年的市場總規(guī)模約為1136億元,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3400億元,復合年增長率為24.5%。
蜜雪冰城是主打下沉市場的品牌、茶顏悅色、CoCo、1點點以街邊店為主,喜茶、奈雪的茶、樂樂茶等高端茶飲則在大型購物中心設店。
但隨著攪局者越來越多,新式茶飲行業(yè)的通病也顯現出來――同質化卻標準化不足。
一方面,產品缺乏有效壁壘、門檻低、且配方易被模仿,同質化現象越來越嚴重。另一方面,消費行業(yè)尤為看重的“標品化”問題難以解決。由于制作過程大部分需要人工完成,成品質量因人而異,套用圈內一句話,“一杯茶有多甜,完全取決于店員放糖的手抖不抖。”
目前僅從口感上來看,奈雪的茶、喜茶、樂樂茶、貢茶、一點點、Coco等常見品牌的差異并不大。等各家都有水果茶、芝士奶蓋茶、牛乳茶等招牌,不少消費者反映各家產品仍然缺乏壁壘,同質化現象也越來越嚴重。
所以,在主營茶飲和軟歐包業(yè)務之外,奈雪的茶也進行不少多元化嘗試,包括經營臺蓋、梨山兩個茶飲子品牌,推出BlaBlaBar奈雪酒屋等“奈雪的禮物門店”、“奈雪的夢工廠”等,在產品多樣化層面,2020年奈雪針對用戶需求也做了一些調整,推出更多一人食的產品,加入了咖啡品類等。
但這些嘗試在短期內還未看到較明顯的資金收益。招股書顯示,因所產生收益極少,梨山品牌將被關停;臺蓋目前在國內9個城市尚存64家門店,2020年營收1.5億,占總營收比重由2019年同期的7.4%降至5%。
結語
不僅僅是奈雪的茶,同行大佬喜茶之前也多次傳出要上市的消息。
其實這類新式茶飲品牌的問題都大同小異,前期流血擴張之后,面臨著單店效率下降、同質化競爭嚴重,從而影響利潤及繼續(xù)擴張的速度,資金問題便會出現,上市則成為“圈錢”一大路徑。這門生意是否具有持續(xù)性,是否值得投資,還需要打上一個問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