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分析新茶飲的營銷組合策略
買一送一,兩杯八折,拍照曬圖打9折,網絡營銷,電視推廣等
2. 新式茶飲營銷策略分析
方便,快捷,自主,不受干擾,
3. 分析茶顏悅色的營銷組合策略
答:6個點可以換一杯奶茶。
理由如下:
茶顏悅色的營銷活動規(guī)則是3個積點可以兌換紙膠帶一個;6個積點可以兌換12元作品券;12個積點可以兌換同心瓶鐵罐茶一罐;15個積點可以兌換馬克杯一個;30個積點可以兌換保溫杯一個。
由此看來6個點可以換一杯12元的奶茶
4. 茶飲行業(yè)營銷策略
第一個生命周期要把自己品牌做起來,在人流量大的地方開店價格要相對便宜,第二個生命周期要種類多,價格可以稍微貴一點,但是一定要符合顧客口味
5. 分析新茶飲的營銷組合策略有哪些
可以剛開始開業(yè),免費請別人喝東西。
6. 茶產品組合策略有哪些
需要茶葉賣的好,首先要會制茶,也就是加工,下面我就把各種茶葉品種的加工制作方法介紹一下:
1、綠茶制作方法:分三大工序:殺青、揉捻、干燥。在干燥上有一些變化,即用滾筒、烘干機、和炒鍋組合成不同的干燥程序。
2、紅茶制作方法:分萎凋、揉捻、發(fā)酵、干燥四道工序。萎凋的目的是為了蒸發(fā)適當水分,揉捻是為了破壞葉細胞,形成化學反應。
3、烏龍茶的制作方法:分萎凋、做青、殺青、揉捻、干燥五大工序。做青是烏龍茶加工中最重要的工序,需搖青、攤青多次,用厚實的白布把茶包起,使勁揉。
4、黑茶的制作方法:分殺青、揉捻、渥堆、干燥。關鍵在渥堆。
5、黃茶的制作方法:分殺青、揉捻、悶黃、干燥。悶黃是其特點。
6、白茶的制作方法:很特殊的做法,不揉不炒,只晾曬和烘干。
7. 分析新茶飲的營銷組合策略研究
營銷策略的選擇,主要看你的門店定位,傳統營銷策略分為4P,也就是價格、渠道、產品、促銷,在互聯網的推動下,發(fā)展為4C、4R等等,但是用哪一種理論,還得看你門店定位于目標客戶群體,因為不知道你的門店類型,就舉例常見的方法,以作參考:
1 、傳統線下型:通過舉辦聲勢浩大的線下營銷活動,如拉橫幅、小廣播的形式宣傳門店活動,活動可以是買一贈一、第二杯半價、買熱銷飲品送小蛋糕、或者買兩杯半價甜品、或者湊滿量杯可以進行抽獎等等,激活線下客戶的興趣,營造線下門店氣氛;
2、線上宣傳+線下促銷:通過與所在城鎮(zhèn)、地區(qū)的公眾號、微博大V這類粉絲多的美食類自媒體紅人合作,讓他們幫助宣傳你門店的促銷活動,拍一些好看的視頻、動圖,進行網絡宣傳,在指定的時間段舉辦你設計好的活動,線上線下同步進行;
3、自己申請自媒體平臺,編小段子,在短視頻平臺拍攝門店活動,比如,拍小視頻征集網友前來打卡,打卡小視頻2分鐘內點贊數超30個,就第二杯半價,等等形式...
4、結合上述3種
希望能夠有所幫助~
8. 試分析新茶飲的營銷組合策略
說到跨界營銷,不得不提的就是喜茶。
2016年,喜茶正式成立,短短兩三年,便迅速躥紅,快速出道。2018年,估值已超過80億元。
從一家江門的街邊奶茶店,到成為現象級的網紅茶飲店,喜茶將跨界營銷運用得淋漓極致。
它與各大品牌頻繁跨界合作,包括推出聯名產品和周邊,舉行快閃活動,在社交媒體上跨界互動、引發(fā)傳播等。這讓喜茶話題持續(xù)不斷,熱度持續(xù)不減。
跨界營銷如何做最有效?透過喜茶的成功經驗,我總結出三板斧。
疊加用戶
跨界的背后,其實是用戶人群的流動。
每個品牌覆蓋的人群都不盡相同。通過跨界營銷,可以借助雙方的渠道資源,覆蓋到更多目標人群,實現用戶規(guī)模1+1>2的效果。
不過,跨界營銷絕對不是“拉郎配”,而是要為具有同一特征的用戶帶來更全面的體驗。
雙方的用戶,要具備同一特征。這里是“同一特征”,不是“相似人群”。兩個群體的用戶不管看似相差多大,都要具備同一特征,比如,都是對味覺有追求的人,都是熱愛音樂的人。
“同一特征”,可以讓你大開腦洞,找到很少相互觸達的兩撥人。通過跨界這座橋梁,鏈接到彼此,從而實現人群疊加,讓雙方都能獲取新用戶。
例如喜茶和太平鳥的跨界。它們以粉色元素為主,推出聯名服飾,銷量喜人,而且引來不少關注。因為太平鳥在做年輕化轉型,目標用戶是追求潮流的年輕女性群體,相對而言,喜茶的用戶,更廣泛一些。但這兩個用戶群體,都喜歡追熱點,追求與眾不同。其實是具備同一特征的。
喜茶 X 太平鳥 喜氣禮盒
其次,雙方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全面的體驗。簡單的混搭,沒有太大意義。能否通過合作,提供一種巧妙融合的體驗,才是高手。
例如,Mini Cooper和Puma玩過跨界。Mini Cooper在車身外觀打上Puma的Logo,而Puma專門設計出一款專屬黑色駕駛鞋,讓用戶開MINI時可以穿這款鞋。它們雖然分屬汽車和服裝兩個領域,但讓消費者獲得了互補的運動體驗。
制造反差
信息爆炸時代,習以為常的日常事物,往往達不到讓我們愿意主動分享的閾值。
生硬的廣告或普通營銷方式,很容易被用戶的大腦自動過濾掉。而一旦具有反差感,不僅會調動起用戶情緒,提供情緒價值,也能增加品牌趣味性,吸引眼球,吸引用戶消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