準確來講,圣旨起源于秦朝,春秋還沒有圣旨,帝王詔書上的用語,是從秦朝起開始使用的。
秦朝和其以前的朝代不同,它不像春秋戰(zhàn)國一樣用“天命”的說法統(tǒng)治其臣民,但是也找到了另一種根據(jù)?!妒酚洝氛f:“秦始皇既并天下而帝,或曰:“黃帝得土德,黃龍地螾,夏得木德,青龍止于郊,草木暢茂。殷得金德,銀自山溢。周得火德,有赤烏之。今秦變周,水德之時。昔秦文公出獵,獲黑龍,此其水德之瑞?!庇谑歉釉弧暗滤?,以冬十月為年首,色上,度以六為,音上大呂,事統(tǒng)上法?!彼?,秦的“奉天”是靠“五德”運行中的“水德”的“當運”。后來的封建社會的皇帝兼用這兩種虛構(gòu),自稱為“奉天承運皇帝”。
但是需要注意的是,奉天承運這個詞真正使用在帝王詔書上,卻是從明朝開始。
明 太祖 初,定大朝會正殿為奉天殿,于皇帝所執(zhí)大圭上刻“奉天法祖”四字,與臣下誥敕命中必首稱“奉天承運皇帝”。后相沿成為皇帝敕命中的套語?!督鹌棵吩~話》第九九回:“奉天承運皇帝制曰:朕聞文能安邦,武能定國?!?清 俞樾 《茶香室續(xù)鈔·奉天承運四字》:“按此條,論奉天殿名而及之。是知‘奉天承運’四字,至今循用,實始于 明 初也。”參閱 明 沈德符 《野獲編·列朝二·更正殿名》。
宇宙為何存在。
首先想的越深,想法越接近于宗教.
感覺道挺唯物主義的.
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道法自然,他的思想覺悟高度,應該跟宇宙是同步的.只能跟宇宙同生同滅.看不出意義所在.
他說的有生于無,無是什么? 什么都沒有怎么可能生出東西來呢?
感覺他沒有真正悟到有的來源,想不透,就貫以一個無字.
的確,人的感官所認識到的,生出有的東西,可能真是一種無的狀態(tài),
但是不用人的感官,那可能不是一個無的東西.
因為無,就是沒有,,沒有就是沒有,無始無終,但是宇宙產(chǎn)生了,是一個始,始是怎么來的? 只敢肯定一點,那就是宇宙之外.
宇宙之外是人腦的禁區(qū),因為人的思維來自宇宙,是來自于對宇宙規(guī)律的了解.
此外,身,心,意,志.人所能達到的境界,只有志才能凌駕宇宙,身,心,意,都是在宇宙規(guī)律之內(nèi).
這是大家都能知道的,宇宙里的萬物,都遵循宇宙的規(guī)律,只有人的志,才可超越其上.
因此假設(shè)論證一個命題.宇宙產(chǎn)生跟志有關(guān)系,而它的終點也應該是回到志.
人的榮枯得失,發(fā)明創(chuàng)造,只是證明了宇宙規(guī)律,其實想不出任何的意義.只明白了順從宇宙規(guī)律就是生,逆之就是亡.
順就是道的境界,不順不逆,就是志的境界,比如佛.
純志是一個沒有思維的東西,也不附合宇宙的規(guī)律,假設(shè),這個志不純了,于是產(chǎn)生了宇宙. 但這個志,也有純于不純的陰陽規(guī)律.
宇宙的產(chǎn)生于是就是從陰陽里來的,宇宙內(nèi)有陰陽,起源是宇宙外也有陰陽.
我還得假設(shè),志也不是最終的目的,但是志又是唯一超越宇宙的東西. 志的往上,還有一種不為人探知的東西.
這種東西,這種力量,締造了上帝,締造了佛.這種力量,才是真正永恒的.不能以人的思維觸及的東西.
當宇宙凝聚到足夠的志的話,那么宇宙會瞬間消失,回到原點.
就是物質(zhì)當中明白了,物質(zhì)都是從虛中而來,物質(zhì)并不是最終目的.
當然,宇宙為了達成這個目的,,按我們?nèi)诵詠碇v,它用了非常殘忍的方式來攝取這種形成宇宙的精神.
它不斷的進化,終于人成了宇宙精靈,有了超意義的能力.
我想,所以佛沒有我見,沒有眾生相,其實大家成了志的狀態(tài),,大家都是一體的.
當然這不是很容易的事,物質(zhì)世界里,生物想活下去,就得保持很強的自我性.
于是,我想,宇宙它不惜花多長時間---而且時間對于創(chuàng)造它的精神來說也沒有任何意義的--- 不惜花很久的時間,凝聚志.
按理說,佛沒有私欲,沒有我見,人見,眾人見,但是為什么想渡人?
渡人其不也是一種愿望?
于是我明白了,佛不是一個人就能成的,,當所有人都成了佛,滿足了,宇宙外的志.那么,這個世界就要結(jié)束,,一切歸于寧靜.
最后給你總結(jié)成一句話: 宇宙是非物質(zhì)形成的,將來也會回到非物質(zhì)的領(lǐng)域里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