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年大益熟茶多少錢?
2010的大龍柱一件5600左右。
大益新茶炒作和暴雷始末,一件茶葉幾十萬,茶葉炒作報應終于來了
這年頭真的是什么都能炒作,股票能炒作,房子能炒作,茅臺能炒作,連茅臺的酒盒子也能炒作,現(xiàn)在就連茶葉,也被炒作客盯上了。88青普洱茶,三十年前只要幾塊錢一餅,現(xiàn)在四十萬都買不到了!20年前的班章六星孔雀普洱,現(xiàn)在市場價也已經超過了7萬元,就連一年前不算是新的普洱茶,也被炒作到了4萬塊以上。
茶葉炒作跟大益茶這個品牌有脫不開的關系,大益集團,是茶葉圈有名的企業(yè)。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,市場經濟的春風也吹到了云南,以茶葉為主要經濟作物的云南茶廠開始奉行市場經濟的原則,在完成政府的生產指標之后,就可以自己進行生產和銷售,多出來的那部分利潤也可以由自己進行分配,在這樣的市場環(huán)境下,大益茶作為現(xiàn)在最有名的云南普洱品牌,在那個時候產生了。
不過,剛開始的時候,大益還只是一個普通的普洱茶品牌,跟現(xiàn)在天價普洱茶也毫無關系,大益逐漸有了知名度,進入公眾的視線,最終成為普洱茶頂級品牌,全因為一個關鍵人物,這個人就是大益現(xiàn)在的董事長兼實際控制人吳遠之。
吳遠之1962年出生,1988年畢業(yè)于北京航天航空大學,在當時也算得上是一枚 社會 精英。吳遠之自己學的是金融學,在拿到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的MBA學位之后,曾經有一段時間在國外從事金融投資工作,這個工作經歷也為他回國操盤大益茶品牌創(chuàng)造了基礎。
回到國內之后,吳遠之一度在金融投資領域非?;钴S,在多家投資機構操刀投資事務,還擔任過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。但在2004年,吳遠之突然對中國傳統(tǒng)的茶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,那個時候正好勐海茶廠在進行改制,吳遠之利用自己的金融投資功底,成功地戰(zhàn)勝了當時對勐海茶廠也十分感興趣,想要投資的本地企業(yè)紅塔山集團,以1個億的價格,拿下了勐海茶廠大部分的股份。
成為了茶廠的實際控制人之后,吳遠之按照自己的設計和想法,把金融行業(yè)的相關規(guī)則與普洱茶的生產銷售結合了起來,并且大力宣傳大益茶的品牌,組織了幾次效果不錯的營銷活動,在他的炒作下,大益普洱茶被包裝成為一個茶葉圈的“愛馬仕”。
俗話說得好,流氓不可怕,就怕流氓有文化。2005年,精通金融的吳遠之發(fā)起了普洱茶營銷活動,并且喊出了響亮的口號,把茶馬古道的文化添加到普洱茶的宣傳中,緊接著,他又把大益云南茶的品牌和茶馬古道勘測活動結合到了一起,那個時候,大家認為茶馬古道非常神秘,而大益茶也因此有了一種高貴、神秘的色彩,這次活動還捐助了云南西藏等地的幾所希望小學,在這次活動后,吳遠之的大益茶在國內的媒體上已經有了不少的品牌曝光。
到2008年,吳遠之又看中了央視的廣告效應,他不顧公司其他高管的反對,斥巨資在央視黃金時段投放品牌廣告。不過,我們不得不佩服吳遠志的敏銳觸覺和判斷力,在當時,雖然全國有各種茶葉企業(yè),已經開展了激烈的競爭,但是在營銷和品牌領域的競爭才剛剛開始,大益茶先發(fā)動的營銷戰(zhàn)爭,幫助他在茶葉市場搶占了先機,拿下了大量的市場份額。隨后,大益茶又開始推出授權專營店,前后在全國開了兩千多家專營店,品牌塑造和專營店都是吳遠之的工具,而他真正的目的是給茶葉賦予金融屬性,讓茶葉炒作變成一本萬利的買賣。
讓茶葉帶有金融屬性,吳遠之非常明白,這得先塑造出一種“物以稀為貴”的稀缺性。2017年,大益茶開始打造軒轅號的茶葉,這個軒轅號的普洱茶,在圈內號稱2017皇茶一號,在吳遠之刻意減少配貨量的控制之下,茶葉很快就被市場哄搶,而茶葉的價格也相當驚人。一開始的售價就不便宜,三萬一件底價的軒轅號茶餅,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,價格翻了近十倍,而在今年春天,甚至被炒作到了200萬一件。
嘗到了炒作的甜頭之后,大益茶在炒作的大路上越走越遠,也做得越來越有心得。2019年,大益茶發(fā)布了“滄海系列”,在網上發(fā)布銷售的一分鐘內,5000份茶葉就被哄搶,隨后,各大銷售網站、咸魚以及朋友圈都出現(xiàn)了大量的倒賣滄海系列茶葉的虛假信息,茶葉的價格就這樣被炒作上去了。
然后,吳遠之的大益茶趁著價格好,再發(fā)售一批軒轅號新茶,炒作對于他們來說,等于好幾個印鈔機。最詭異的是,炒作完全和茶葉賞鑒這個事情背道而馳,炒作的茶葉成為了一件商品,而不是消費品,如果要保持炒作的價值,這些茶葉不能拆封,紙箱要保持原樣,連封條也不能動,否則價值要大大打折扣。
炒作玩家基本把市場上可以買到的普洱新茶都買空了,而真正想品鑒普洱的人連嘗一嘗的資格都沒有了,茶葉正在脫實向虛。而那些想通過炒作賺一筆的人呢,大多數(shù)也不是什么有錢人,而是抱著一夜暴富的投機心理,通過親屬拆解、民間借貸或非法集資籌錢,再去購買炒作茶葉以賺取差價。
在全國著名的茶葉交易市場廣州芳村,這里交易著全國80%以上的普洱茶,上演了一幕又一幕因為炒作茶葉而產生的人生悲喜劇,有人在這里一夜暴富、歌舞升平,也有人在這里傾家蕩產、妻離子散。
廣東一帶,民間金融發(fā)達,以廣州為中心,茶葉炒作向全省其他地方延伸,向全國吸入大量熱錢。早在六七年之前呢,大益茶的炒作,還是現(xiàn)貨交易的模式,當時呢,投資客一手交錢,炒作客或者茶商則一手交貨,款清貨清,投資客再要轉手的時候,則需要對當時的市場進行判斷,如果有利可圖就出手,可能虧損的話則繼續(xù)拿著茶葉等待。等到2018年,隨著茶葉炒作越來越火爆,市場的價格波動得越來越快,投資客十分鐘之前問的是一個價格,上個廁所可能價格就面目全非了。于是現(xiàn)貨交易已經跟不上炒作的發(fā)展了,就出現(xiàn)了茶葉的期貨交易。
雖然說是期貨交易,但是沒有明確的市場規(guī)則,這樣的交易完全建立在人與人的相互信任之上,它的基本模式是:炒房客一次性把買茶葉的錢轉給茶商或者炒作客,雙方約定在一定期限,一般是半個月或者一個月進行現(xiàn)貨交易,投資客和炒作客手握了大量的現(xiàn)金,但其實茶葉并沒有在實際進行交易,在極端狀態(tài)下,甚至是可以空手套白狼的,比如炒作客根本手里就沒有茶葉,但是他把這個承諾賣給投資客,承諾一個月交茶葉,等到投資客付款了之后,炒作客又拿著錢去市場上尋找低價的茶葉,賺取差價。如果手上的資金足夠多,甚至還可以控制市場的波動。更夸張的是,這些交易沒有正規(guī)的交易系統(tǒng),很多交易就是“填寫一張收據(jù)”而已,出現(xiàn)問題受害人往往很難維護自己的權益,都沒有地方講理去。
一旦茶葉炒作變成了金融炒作,茶葉也變成了金融的工具,這個時候,風險已經在積累了。國家監(jiān)管部門嗅到了茶葉炒作風險的味道,隨著監(jiān)管的出手干預,大益茶的炒作也到了盡頭。
2021年4月到5月,云南省市縣三級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領導小組發(fā)布天價茶葉的風險提示,對茶葉炒作進行警告。到了6月,國家相關部門召開專題調研座談會,調研的地點就在吳遠之的勐海茶廠,這已經非常明確地表明了政府對大益茶的態(tài)度了。
由于受到監(jiān)管的干預,“天價茶”已經在市場中逐漸降溫,隨著價格的下跌,芳村茶市出現(xiàn)了不少暴雷的事件,有的人資金鏈破裂,還沒有收拾好準備跑路,警察就已經上門了,也有的人陷入炒作茶葉的瘋狂中,最終被家人舉報。
茶葉炒作是炒作市場中其中一個案例而已,我們真正要警惕的是這種炒作的投機行為。什么是炒作,指的是對一些商品進行夸大的宣傳,制造聲勢,從中牟利。一些有價值的東西都可以炒作,最常見的炒作就是炒作股票、炒作比特幣、甚至炒作茅臺,在一些特殊時期呢,比如非典時期,連大蒜、醋都可以成為炒作的對象。
炒作這件事情為什么這么多,其實是在于他像是一個擊鼓傳花的 游戲 ,只要你自己不是接的最后這一棒,基本都可以有利可圖,甚至炒作的越夸張,利益越大。
但是我覺得,炒作茶葉給我們的警示,更多地還是把金融作為套利工具,在茶葉行業(yè)產生的對這個產業(yè)的巨大危害。道理非常簡單,如果投資客和炒作客通過左手倒右手就可以賺到錢,但是茶葉種植、采摘過程異常辛苦,誰還會認認真真、實實在在地真的去種好茶呢。等到炒作的故事講不下去了,市場上又會進入一片蕭條,茶葉堆積在倉庫賣不出去,最終影響的是茶農的積極性。
在云南省,茶葉種植這個產業(yè)要養(yǎng)活超過500萬的茶農,是當?shù)厥种匾闹еa業(yè),炒作茶葉并沒有給這個傳統(tǒng)的產業(yè)注入新的活力,反而是積累了更大的風險。2014年,市場上曾經炒作過一款“古樹茶葉”,一公斤當時炒作到上萬元的價格,等到價格漲到市場需求難以支撐的時候,古樹茶的市場進入一片死氣沉沉,茶農們手上的茶葉根本無人問津。
所以啊,炒作這種行為不僅僅損失的是錢,最根本地傷害的是一個產業(yè)長久以來積累的良好風氣。
好了,今天的內容就到這里,不知道大家對炒作的理解有沒有深入一些呢,以后在生活中再遇到這種炒作行為一定要引起警惕,無論什么事情還是踏踏實實的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