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于飲茶的歷史發(fā)展進(jìn)程,歷來人們有茶興于唐而盛于宋的說法。
宋人蔡條《鐵圍山叢談》中曾說:“ 茶之尚,蓋自唐人始,至本朝為盛,而本朝又至佑陵(即宋徽宗)時蓋窮極新出,而無以加矣。 ”
唐代“茶圣”陸羽《茶經(jīng)》指出,“ 茶味至寒,宜于精行儉德之人,古人認(rèn)為茶能清心、陶情、去雜、生津。 ”
古代的文人們飲茶特別注重環(huán)境、氛圍和人品。明代的馮正卿在《岑茶箋》中提出了品茶的“十三宜”和“七禁忌”,“十三宜”中有“一無事”,“二佳客”。如明?許次紓《茶疏》中“賓朋雜沓,止堪交錯就籌,乍會泛交,僅須常品酬醉。惟素心同調(diào),彼此暢適,清育雄辯,脫略形骸,始可呼童費火?!?一些志不同道不合的人,只能在一起飲酒,而只有志同道合、談話投機(jī)的人在一起飲茶才能品味到茶的真諦。
唐代的茶文化與品茗藝術(shù),已成為騷人墨客、文人學(xué)士日常生活的一項重要內(nèi)容。品茗不僅給他們增添生活情趣和精神愉悅,而且也給他們帶來思想超脫和創(chuàng)作靈感。因此,在他們的詩文中常有詠茶佳句:
1、大書法家顏真卿的《春夜茶吸》有句云:“ 泛花邀座客,代飲引清言。 ”描繪出邀佳賓品茗賞花,娓娓清談的盎然樂趣。
2、杜甫的《進(jìn)艇》詩云:“ 晝引老妻乘小艇,晴看稚子浴清江。茗飲蔗漿攜所有,瓷嬰無謝玉為缸。 ” 敘寫出與家人品茗的歡快情景。另有“ 落日平臺卜,春風(fēng)吸茗時 ”的詩句,也享受到品茗時心神的陶醉。
3、韋應(yīng)物也有詠茶詩云:“ 性潔不可污,為飲滌塵煩 ”。
4、皎然說得更妙:“ 一飲滌香寐,兩飲清我神,三飲便得道。 ”
歷代文人愛茶,為后人留下了許多有價值的茶詩詞。與宋代品茗風(fēng)尚的廣為盛行相呼應(yīng)的,是此際有370多位愛茶人寫過與茶有關(guān)的詩、詞、散文、理論專著等相關(guān)著述,其中茶詩、茶詞有一千多首,是唐代的兩倍。眾多的茶詩、茶詞之作,從茶的制作、茶藝、茶道等諸多方面,反映了宋代的品茗風(fēng)尚。
唐人對茶芽不大揀擇,挺拔者即為佳。宋代以后,揀擇甚為精細(xì),以芽的形狀老嫩來分別品級。 一般說芽越嫩茶愈佳,常以旗槍、雀舌來稱呼。 旗槍 ,如矛端又增一纓。
1 王得臣《槍與旗》曰:“ 閩人謂茶芽未展為槍,展則為旗,至二旗則老矣。 ”
2 林圃《嘗茶次寄越僧靈皎》有云:“ 白云蜂下兩槍新,膩綠長鮮谷雨春。 ”
3 ?宋祁《通判茹太傅惠家園新茗》:“ 雷鼓殷山春,槍苗第一新。 ”
4 ?余腈《賀孫抗員外春晝端居》:“ 僧來便學(xué)嘗茶訣,白乳旗槍帶露收。 ”
古人飲茶,向來講究用具,早在《茶經(jīng)》中陸羽便精心設(shè)計了二十四種茶具。宋代由于采用點茶法,茶具也隨之變化,比唐代更多而更加精致。
“ 甌 ”是在宋代詩詞中出現(xiàn)最多的一種工具。
①?徐鉉《和門下殷侍郎新茶十二》云:“ 輕甌浮綠乳,孤灶散余煙。 ”
②?丁謂《晝寢》謂:“ 飲食緩行處睡覺,一甌新茗侍兒煎。 ”
③?吳文英《水龍吟?惠山酌泉》:“ 二十年夢,輕甌素約。 ”
④?陳崖《煎茶峰》謂:“ 碧玉甌中散乳花。 ”
⑤?方岳《劉遜子架閣餉江茶》謂:“ 雪甌如此卻無詩。 ”
⑥?姚述堯《如夢令?壽茶》謂:“ 采仗挹香風(fēng),攪起一甌雪。 ”
①?蔡襄《茶錄》云:“ 瓶要小者,易候湯,又點茶、注湯有準(zhǔn)。黃金為上,人間以銀鐵或瓷、石為之。 ”所以又叫湯瓶。
②?趙相《飲茶》云:“ 僧敲燈里火,瓶汲竹根泉。 ”此瓶可能是瓷瓶;
③?蘇軾《試院煎茶》謂:“ 銀瓶瀉湯夸第二,為識古人煎水意。 ”(銀瓶);
④?司馬允中《陸羽井》謂:“ 只今此味屬誰論,自把銅瓶吸新淥。 ”(銅瓶);
⑤?陳鄖《分水道中》謂:“ 旋借沙瓶吸澗泉 ”(沙瓶);
⑥?舒檀《醉花陰?試茶》謂:“ 香雪透金瓶,無限仙風(fēng)。 ”(金瓶);
⑦?秦觀《滿庭芳?茶詞》云:“ 窗外爐煙似動,開瓶試,一品香泉。 ”
足見茶瓶使用之廣泛。
茶文化中十分有趣的斗茶盛行于宋代,即以茶花沫餑較品質(zhì)之高低,要碗色與茶色和諧或形成鮮明對比,故而宋人重視瓷品的運用。
1 宋庠《新年謝故人惠建茗》謂:“ 左瀝沸香殊有韻,越瓷涵綠更疑空 ”。帶綠的瓷具更增添了茶的色彩與韻味,真是色香味俱全。
2 楊無咎《朝中措》謂:“ 春雪看飛金碾,香云旋涌花瓷。 ”
3 曹冠《朝中措》謂:“ 金箸春蔥擊拂,花瓷雪乳珍奇。 ”
4 王千秋《醉蓬萊?送湯》有云:“ 冰瓷對捧,神仙標(biāo)致。 ”
這些句子都體現(xiàn)了色彩的協(xié)調(diào)給人以一種和諧美。
古典小說《紅樓夢》中談到茶事的有300 多處,內(nèi)容牽扯到茶類、水品、茶具、茶禮、茶俗等方面。作者曹雪芹在開卷中就說到“ 一局輸贏料不真,香銷茶盡尚逡巡。 ” 用“香銷茶盡”為榮寧兩府的衰亡埋下了伏筆。 在整個情節(jié)展開過程中,不時談到茶,更塑造了心性高潔,精于茶道的“紅樓詩仙”妙玉。
最為經(jīng)典的當(dāng)為第四十一回曹雪芹極力描繪的“櫳翠庵茶品梅花雪”。妙玉精于茶道,對飲茶的茶具、泡茶水,以及茶葉都是很講究的。妙玉“天性怪僻”,茶是她寄托思想和情感的物質(zhì)載體。妙玉在用茶招待賈母一行時,將茶具分為三檔:給賈母的是精細(xì)絕倫的名品 成窯五彩小蓋鐘 ,給寶釵的是 頒[bó][jiǎ] ,給黛玉的是 杏犀B[hé] ,而給寶玉的是 綠玉斗 , 后又改為整雕竹根的一個大臺 ,給眾人的是一式的 官窯脫胎填白蓋碗 。如此配器,是精于茶藝的一種體現(xiàn)。妙玉打趣寶玉:“豈不聞`一杯為品,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,三杯便是飲牛飲騾了?!?/p>
在平常人,飲茶只不過是解渴之道,妙玉則是把飲茶提升到了藝術(shù)唯美的境界。 泡茶水上面,妙玉用“ 舊年蠲[juān]的雨水 ”奉老君眉給賈母,又用 梅花上的雪水烹茶 ,招待黛玉、寶釵、賈寶玉。
古人認(rèn)為,雨水和雪水是天泉,能免除污染,是最好的潔凈水,最宜沏茶。 “寶玉細(xì)細(xì)吃了,果覺輕浮無比,賞贊不絕?!摈煊駟枴斑@也是舊年的雨水?”妙玉便冷笑說黛玉。從這一段話可以看出妙玉對水的研究,甚至說苛刻,還有她這方面的知識是多么淵博。林黛玉竟然嘗不出這不是舊年的雨水,而是五年前梅花上的雪水。嘗不出這個茶水,就被妙玉稱為“大俗人”。 林黛玉向來被認(rèn)為是清高之人,是脫離于塵世之外的人,竟也被稱為“大俗人”。透露出妙玉所選之水的純凈,更透露出煎茶用水“清輕甘潔”的傳統(tǒng)審美。
品茶如品讀知己,品讀一篇深邃的美文。杯水如名淡,雅興自然濃。細(xì)細(xì)觀賞那一彎彎的碧綠,或清新高雅,或芬芳馥郁,香飄室內(nèi)外,味醇一杯中。端起茶杯,輕吹杯口,水面輕波微浮,茶葉聚散浮沉,忽而簇?fù)?,時而分離,像是幽雅的輕舞,又似對命運的抗橫, 慢慢飲嗜, 淺淺的苦澀在唇間蕩漾,輕輕咽下甘醇爽口,茶香浸入肺腑蕩滌一切塵埃,洗去浮躁,沉淀思緒,純凈心靈,真可謂 飲一盞新綠,染滿身清香。
運營:凈心茶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