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首頁

關(guān)于茶葉的資料(有關(guān)于茶的資料)

來源:applianceheavenbd.com???時間:2022-11-30 05:49???點擊:140??編輯:admin???手機版

1. 有關(guān)于茶的資料

中國功夫茶,是中國一種傳統(tǒng)飲茶習(xí)俗,主要集中在廣東潮汕地區(qū)和福建閩南地區(qū),是清代繼承唐宋品茶習(xí)俗而興起的一種茶道,講究沖泡方法和技藝,融精神、禮儀、沏泡技藝和品評質(zhì)量為一體。

而英式下午茶則主要是吃,用來補充體力茶并不是主體

2. 關(guān)于茶的資料英文版

茶味有甘、苦之分,樂曲也有風(fēng)、雅之別。譬如品飲西湖龍井,宜聽《平沙落雁》、《猗蘭操》,最能使人身心怡悅,如沐春風(fēng)。而品飲陜西午子綠茶,宜聽《廣陵散》、《陽關(guān)三疊》,自然使人遐想無限、幽思難忘。

飲茶時聽音樂,能益茶德,能發(fā)茶性,能起人幽思。正如白居易在《琴茶》詩中所吟誦的:“兀兀寄形群動內(nèi),陶陶任性一生間。自拋官后春多醉,不讀書來老更閑。琴里知音唯淥水,茶中故舊是蒙山。窮通行止常相伴,誰道吾今無往還。

3. 關(guān)于茶的資料20字

在我過古代的典籍中,茶有五六個名稱.根據(jù)<茶經(jīng)>提供的資料,表示茶的字有多個,"其字,或從草,或從木,或草木并;其名,一曰荼,二曰[木賈](gu3聲),三曰蔎(she4聲),四曰茗,五曰荈(chuan3)".這五個字都是表示茶的意思.我們今天的"茶"就是從"荼"演變過來的.在這五個名稱中,"荼"是唐代以前最普遍的稱謂."荼,苦菜的意思".以苦菜稱茶,主要是取自茶的苦味."[木賈]""苦茶.[木賈]是木字旁,則進一步指出了這種"苦荼"是木本的,說明"苦荼"不是草本的苦菜,而是一種木本的苦味的東西.

"蔎"的稱謂,"蔎,香草也,從草設(shè)聲".用蔎來才稱呼茶,主要取自它的香氣,這種稱謂帶有巴蜀地區(qū)的方言語音.

至于"茗","荈"茗是指茶樹的嫩牙,也稱"茶茗".<茶經(jīng)>五之煮寫道:"其味甘,[木賈]也;不甘而苦,荈也,啜苦咽甘,嫩葉謂之茗.""荈"是指粗老茶葉,苦澀味較重.

荼,[木賈],蔎,茗,荈都是茶的名稱,只是其側(cè)重面有所不同.

4. 關(guān)于茶的資料10字

《茶經(jīng)》全書三卷,分十篇,論述了我國種茶的歷史,介紹了茶樹的產(chǎn)地、品種、適宜生長的環(huán)境、栽培方法、生產(chǎn)工具、茶葉采摘、制造技術(shù)、煮茶飲茶的器具、烹茶用水的品第、煮飲方法、茶葉的種類、各地飲茶的習(xí)慣、茶史資料的搜集和各地茶葉的品質(zhì)等等??梢哉f,《茶經(jīng)》實際就是祖國全部茶書的總目。此書不但對我國茶葉種植事業(yè)的發(fā)展起過重大作用,而且對世界各地也產(chǎn)生了巨大的影響。我國茶葉于公元850年首次傳到阿拉伯,后來傳入威尼斯、葡萄牙、英國、法國等地。

5. 關(guān)于茶的資料有哪些

一、重德——擺正人與自我關(guān)系的準則

重德,是中國茶文化人生價值觀中最基本的內(nèi)容。講究茶德,塑造高尚人格,完善自我,實現(xiàn)自身的人生價值,是歷代茶人崇尚和追求的目標,也是茶文化的核心內(nèi)涵。茶德是茶道的靈魂。在茶文化發(fā)展的歷史上,人們對茶德早已確認,并崇尚備至。陸羽在《茶經(jīng)》提出的“精行儉德”,說明茶的美好品質(zhì)應(yīng)與品德美好之人相配,這是最早確立的茶德標準,也是中國茶道的精神所在。到了后來,唐代劉貞亮對茶德的闡述則更為具體:以茶散悶氣,以茶驅(qū)睡氣,以茶養(yǎng)生氣,以茶除癘氣,以茶利禮仁,以茶表敬意,以茶養(yǎng)身體,以茶可雅行,以茶可行道。在當代,王澤農(nóng),莊晚芳等茶學(xué)專家,對茶德都作了深刻的注解。王澤農(nóng)先生認為“廉儉”可以“育德”,以一杯清茶來推行清廉與勤儉,培養(yǎng)良好的道德品質(zhì)。第三,茶道孕育了茶人精神。如前所述,中國茶道,很大程度上是在樹立茶德的基礎(chǔ)上創(chuàng)立的。盡管目前人們對茶道的論述,各執(zhí)己見。但是,有一點是相同的:茶道講求的是精神內(nèi)涵。中國茶文化繼承了儒、佛、道的精義,把飲茶等茶事活動融入哲理、倫理、道德,通過茶的品飲來修身養(yǎng)性,陶冶情操,品味人生,參禪悟道,達到精神上的洗禮和人格上的澡雪,這就是飲茶的最高境界——茶道。

二、尚和——協(xié)調(diào)人與他人關(guān)系的宗旨

茶道中“和”的基本涵義包括和諧、和敬、和美、平和等等,其中主要是和諧。通過以“和”為本質(zhì)的茶事活動,創(chuàng)造人與自然的和諧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。茶文化關(guān)于“和”的內(nèi)涵既包含儒、佛、道的哲學(xué)思想,又包括人們認識事物的態(tài)度和方法,同時也是評價人倫關(guān)系和人際行為的價值尺度。

三、崇儉——處理個人與民族及國家關(guān)系的基礎(chǔ)

崇儉,就是倡導(dǎo)勤儉、樸實、清廉的個人思想品德與社會道德風(fēng)尚。以茶崇儉、以儉育德,既是中國茶道精神的精義,也是茶文化關(guān)于人的人生價值的重要思想內(nèi)容。茶在守操、養(yǎng)廉、雅志、勵節(jié)等方面的作用被歷代茶人所崇尚。

6. 關(guān)于茶的資料300字

300克茶葉就是半斤多一點,也就是我們平時的6兩。也0-6斤是一個小數(shù)。我們?nèi)绻炔枇耍拿床韬鹊亩嗑褪且粋€月的量,但有些人喝茶喝的少可能要2個月或3個月,4個月戓者更多都是有可能的。茶葉平時要喝新茶,就是當年收的茶,過一年后就是陳茶了,就不好喝了。

7. 關(guān)于茶的資料800字

一、茶的飲食文化內(nèi)涵

唐代以前,烹茶一般會加入芝麻、食鹽、瓜仁、桃仁等佐料,茶膳也是由此而來。用茶來料理美食,取茶葉的清香,使茶與食物完美結(jié)合,為菜肴錦上添花,成為茶香滿溢的茶膳。茶膳包括茶菜、茶點、茶湯。要把"茶"與"膳"完美地結(jié)合,成為"茶膳",就必須經(jīng)過有心人的烹調(diào),妙手撮合,再加以雕琢。

用茶來料理美食,尊重所選用的茶葉的特性十分關(guān)鍵,蔥、姜、蒜等重味的作料很容易蓋過茶香,所以一般粵菜和淮揚菜中才有傳統(tǒng)茶餐。中餐最經(jīng)典的茶饌莫過于淮揚菜中的"龍井蝦仁"。龍井茶的清香中和了蝦的腥味,就更鮮美,更有"只可意會不可言傳"的"靈氣"了。

茶葉入饌不只限于中餐,日本料理中也有,那多數(shù)是以抹茶制作的各種糕點。微微的苦配上低調(diào)的甜,可謂典型東方審美,有節(jié)制的優(yōu)雅。歐洲人更加徹底,從茶葉進入他們的生活開始就已經(jīng)將其單獨搭配黑胡椒和海鹽一起享用了。恬靜淡雅、溫馨醇和的玄米茶是一種日韓風(fēng)味的綠茶飲品,它以糙米為原料,經(jīng)浸泡、蒸熟、滾炒等工藝制成的玄米與日式蒸清茶拼配而成,既保持了茶葉的自然香氣,又增添了炒米的芳香,鮮醇適口,不傷腸胃。

茶粥也是值得一提的,它兼有茶、米之香。古典吳越方言中"粥"和"茶"的讀音一樣,可見人們對茶粥的喜愛。江南炎夏濕熱,廚娘們?nèi)【G茶濃汁,加之粳米、白糖,以小火慢熬。粥成但聞佳茗清醇,粥香溢清,夏日炎暑便消一半。在上海浦江兩岸,每日清晨至深夜,都有茶粥供應(yīng)。有"豆粉茶粥""薄荷茶粥""藕汁茶粥""果奶茶粥""菜汁茶粥""雞汁茶粥""什錦茶粥""菊花茶粥"等。

不僅中國人愛茶粥,日本人也有他們喜愛的"奈良茶粥"。奈良茶粥源自奈良東大寺取水節(jié)。茶剛從中國傳入日本時,還屬于貴重的飲品兼藥品,只有級別高的寺廟得以品飲。當時東大寺的和尚用煮好的第一道茶來泡飯,第二道茶來加鹽煮飯,施發(fā)善眾。后來茶葉普及,民眾也喜歡上了茶粥。奈良的茶粥色澤金黃,入口不膩,茶和米的清香合二為一。當?shù)厝顺圆柚嘞矚g配上"奈良漬"咸菜,這一粥一菜也成為地道的奈良早餐。

此外,云南的基諾族還保留著吃涼拌茶葉的傳統(tǒng)習(xí)慣。其做法是把鮮茶葉揉碎了放到器皿中,加一點黃果葉、大蒜、辣椒、鹽等輔料,再加入山泉水拌好。其味極為特別,兼有生食之菜的爽脆、茶的清香以及辛辣之味。

二、帝王的飲茶史

中國歷史上,帝王飲茶的歷史相當古老。從發(fā)現(xiàn)茶葉的炎帝,到癡愛品茗的康熙、乾隆,與茶結(jié)下不解之緣的皇帝,層出不窮。

南朝齊武帝蕭賾遺詔中下令,葬禮從簡,靈位前不得按慣例"以牲為祭",而是設(shè)一些餅、茶飲即可,并要求"天下貴賤,咸同此制"。隋《大業(yè)雜記》記載,有位和尚制造一種"扶芳夜飲"的茶飲給文帝楊堅喝。此飲采用一種叫"扶芳"的樹葉,"夏日取其汁,微火炙使香,煮以飲,碧綠,色香甚美,令人不渴"。又據(jù)《隋史》記載,文帝夢見有位神人把他的頭骨給換了,夢醒以后便一直頭痛。后來遇一僧人,告訴他說"山中有茗草,煮而飲之當愈",文帝服之以后果然見效。宋徽宗趙佶酷愛飲茶,而且精于茶道。在北宋大觀年間,他著有《茶論》一書,后人稱之為《大觀茶論》。

到了明清之際,茶葉無論在品類還是制作工藝上,都趨于完美。清代康熙皇帝喜茶,更為江南名茶碧螺春命名而留下一段佳話。史載,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到杭州,曾四度到西湖茶區(qū)。他在龍井獅子峰胡公廟前飲龍井茶時,贊賞茶葉清香醇厚,遂封廟前十八棵茶樹為"御茶",并派專人看管,年年歲歲采制進貢到宮中,"御茶"至今遺址尚存。

此外,值得一提的還有帝王飲茶史上最悲涼的一幕。晉武帝司馬炎去世后,歷史上屈指可數(shù)的愚笨太子司馬衷繼位,是為晉惠帝。他一登上王位,就發(fā)生了"八王之亂"。太安二年(303),東海王司馬越率大軍挾持惠帝,向鄴城的成都王司馬穎發(fā)起猛攻。不承想在湯陰一戰(zhàn)中,晉惠帝又被司馬穎掠去。成了司馬穎傀儡的惠帝,被挾持到了洛陽,然后又逃往長安。光熙元年(306),東海王司馬越消滅各路反王,惠帝也回到了洛陽,被監(jiān)禁起來,飲食起居大不如前。一夜,身邊的臣子用瓦盂盛了一碗茶給惠帝喝,惠帝對此茶贊不絕口。其實,它不過是孤臣無以貢奉,不知從哪兒找來的一碗粗茶。殘亂年代,困苦帝王,這碗茶應(yīng)該是帝王飲茶史上最悲涼的一碗。

三、以茶代酒的故事

盡管茶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,但是在隆重場合,茶的重要性還是無法與酒相比,最多在特殊情況下成為酒的暫時替代品。中國古代筵席有以禮待客的傳統(tǒng),對那些沒什么酒量或滴酒不沾的賓客,主人一般會主動用其他飲品代替,如茶。

三國時期吳國第四代君主孫皓,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暴君,卻出乎意料地有"以茶代酒"的文雅之事。嗜酒如命的孫皓每次設(shè)宴,都讓大臣們每人至少喝足七升酒。當時孫皓最敬重的文臣韋曜,學(xué)富五車,但酒量僅二升而已。孫皓便對他以禮相待,每次宴會暗中賜他好茶,讓他以茶代酒。孫皓也由此開創(chuàng)了以茶代酒的先例。后世好茶者考證,孫皓賜給韋曜"代酒"的茶,應(yīng)該是產(chǎn)于浙江的御茶。

晉時,飲茶者開始增多。劉琨是晉朝有名的大將,青年時代和祖遜為友,讀書習(xí)武,上演了歷史上有名的"聞雞起舞"故事。晉惠帝時期的八王之亂,讓北方匈奴人有可乘之機,他們大肆侵犯北方的并州、冀州一帶。光熙元年(306),劉琨負責(zé)這幾地的軍事事宜,但抗擊匈奴的軍事行動失敗。劉琨內(nèi)心憤懣不安。自古有喝酒解悶的說法,劉琨則與眾不同,他喜歡通過喝茶來發(fā)泄心中郁悶,而且一喝必是上等茶。

四、以茶祭神

我國以茶作祭,形式大致有三種:在盛茶器皿中注入茶水;供奉干茶葉;不用茶,僅用茶碗、茶壺等作象征。但也不僅限于此,明代的徐獻忠在展現(xiàn)湖州一帶風(fēng)土人情、人文地理的《吳興掌故集》中記載:"我朝太祖皇帝喜顧渚茶,今定制,歲貢奉三十二斤,清明前二日,縣官親詣采造,進南京奉先殿焚香而已。"當時南方一些名茶區(qū),要在清明前把貢茶送到京城,而這些茶是用于皇室焚燒祭祖用的。

在我國民間,一些善男信女常用"清茶四(種)果"或"三(杯)茶六(杯)酒"祭天謝地,期望得到神靈的保佑。在中國古剎禪院中,常備有"寺院茶",且用最好的茶葉來供佛。據(jù)《蠻甌志》記載:覺林院的僧侶,"待客以驚雷莢(中等茶),自奉以萱帶草(下等茶),供佛以紫茸茶(上等茶)。蓋最上以供佛,而最下以自奉也。"一些虔誠的佛教徒常以茶為供品,向寺院佛祖獻茶。

在少數(shù)民族地區(qū),以茶祭神更是習(xí)以為常。湘西苗族居住區(qū),舊時流行祭茶神,祭祀分早、中、晚三次:早晨祭早茶神,中午祭日茶神,夜晚祭晚茶神。祭茶神儀式十分嚴肅,祭品以茶為主。云南景洪基諾山區(qū)的一些民族,每年夏歷正月間要祭茶樹,并口中念念有詞:"茶樹茶樹快快長,茶葉長得青又亮。神靈多保佑,產(chǎn)茶千萬擔(dān)。"他們相信這樣做會得到神靈保佑,使茶葉有好收成。

五、茶的道家文化內(nèi)涵

道家是最看重茶的文化精神的。唐代喜飲、擅飲茶的著名道人就不少。唐開元年間,唐玄宗極為欣賞道士申元,甚至讓自己宮中的侍女趙云容為申元侍候茶藥。唐代《南部新書》中記載,唐肅宗曾賜給道士張志和奴、婢各一名。張志和為他們?nèi)∶麧O童、樵青,"使蘇蘭薪桂,竹里煎茶"。唐代最著名的道家茶人,應(yīng)是女道士李季蘭。李季蘭和陸羽是好友,曾在德宗年間和陸羽、皎然在茗溪組織詩會。有學(xué)者認為,正是他們?nèi)斯餐_創(chuàng)了唐代茶道格局。

在文學(xué)作品中,茶和道士之間的密切關(guān)系也無處不在。歐陽修在《送龍茶與許道人》中,寫到他將當時非常名貴的龍團茶,送給了"來似浮云去無跡"的一位滎陽道士。元朝著名散曲家張養(yǎng)浩在泰山游玩,發(fā)現(xiàn)一道觀中香茶怡人,寫下了"鼎鐺百沸失膏火,風(fēng)水萬里忘萍逢"的佳句。明朝藩王朱權(quán),晚年時兼修釋老,尤喜沉于茶道,以求達到"探虛玄而參造化,清心神而出塵表"的修身境界。晚清劉鶚,為寫《老殘游記》數(shù)次到泰山,對其風(fēng)俗民情極為熟悉,開篇第一回寫老殘和其他人一起游道觀,道人見客來,就"端出茶盒","大家吃了茶"。

道家人飲茶不似佛家執(zhí)著于精神上的追求,也不似儒家飲茶需要一套數(shù)十種茶器且極為煩瑣的禮儀。相對來講,茶對于道家的養(yǎng)生意義更為重要。相傳活了八百多歲的彭祖之徒丹丘子、黃山君,就是因喝茶才羽化成仙。雖然是傳說,卻可以從中看出茶的養(yǎng)生保健功能,至少在黃山君那個時代已被發(fā)現(xiàn)并利用了。

茶對養(yǎng)生的重要影響,甚至使古人認為,飲茶不僅能養(yǎng)生,還能讓人成仙。服用草木果實之類的安全養(yǎng)生品,是道家人最想研究的課題。而茶有升清降濁、疏通經(jīng)絡(luò)的作用,正好可為道家練功所用。因此,從葛洪的《抱樸子》到陶弘景的《本草經(jīng)》,道家人從藥理方面研究茶是最認真的,而且成就斐然。

六、與茶有關(guān)的神話傳說

在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中,茶和酒最與眾不同,它們似乎比其他飲食品類更容易被用來參與人神、人鬼之間的溝通。因此,說茶有幾分仙氣、神氣、鬼氣,也不算夸張。

陸羽在《茶經(jīng)》中,就頻繁引用《搜神記》、《續(xù)搜神記》等野史筆記類文獻中的故事,展現(xiàn)茶與神鬼之間發(fā)生的故事。從這些傳說產(chǎn)生的心理根源探究,可能是因為茶給人類的生活帶來太多益處,所以古人特別是名茶區(qū)的古人,心甘情愿以茶為崇拜對象。

中國茶區(qū)幾乎都有和神仙有關(guān)的故事。比如武夷山崇安縣星村有五株與眾不同的茶樹,茶葉成雙出現(xiàn),且形態(tài)一模一樣,制成茶葉皆為上品。相傳這五棵茶樹就是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所栽,武夷人稱"呂仙茶"。又如云南西雙版納的南糯山原本無茶,三國時期諸葛亮帶兵至此,逢將士患眼疾,他便以杖擊地,地生茶樹,于是茶葉醫(yī)好了將士們的眼疾。后來南糯山便有了名聞天下的普洱茶。當?shù)厝俗鹬T葛孔明為茶祖,每年孔明生日之際要飲茶放"孔明燈"。安徽的名茶太平猴魁茶,相傳是兩只得道的老猴贈給當?shù)厝说?。如此傳說,數(shù)不勝數(shù)。

七、吟詠茶葉的作品

在古代,出現(xiàn)過不少歌頌茶葉的歌,如唐代皮日休的《茶中雜詠序》中有"昔晉杜育有《荈賦》,季疵有《茶歌》"。這里所說的茶歌是指陸羽所做的六羨茶歌:"不羨黃金壘,不羨白玉杯,不羨朝入省,不羨暮登臺,千羨萬羨西江水,曾向竟陵城下來。"

此外,唐代還有皎然的《飲茶歌誚崔石使君》、盧仝的《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》、劉禹錫的《西山蘭若試茶歌》等。當然,茶歌來自生活,主要以民間創(chuàng)作為主。即便是文人參與,也只是由他們從民謠中整理再編曲,然后返回到人民中去。明清時期,杭州富陽一帶有一首廣為流傳的《貢茶鯽魚歌》。此歌便是正德九年(1514),由按察檢事韓邦奇據(jù)民間的《富陽謠》改編而成。這首歌以當?shù)夭柁r(nóng)的口吻,通過痛徹心扉的質(zhì)問,表現(xiàn)出對采辦貢茶和貢魚所受到的侵擾。韓邦奇也因為為民請愿反對進貢茶葉而觸犯朝廷,被治以重罪。

另一類茶歌,是茶農(nóng)和茶工自己創(chuàng)作的民歌或山歌。如清代在江西流傳的茶山歌,其歌詞非常有民間生活氣息,如:"茶葉下山出江西,吃碗青茶賽過雞。"

古時詠茶的詩也不勝枚舉,但在唐朝之前,文人詩作中提到茶的只有四首:晉代孫楚的《出歌》;張載的《登成都白菟樓》;左思的《嬌女詩》;南朝宋王微的《雜詩》。其中,"洛陽紙貴"的左思,在其五言敘事長詩中,描寫了兩個豆蔻年華的小女孩,她們天真爛漫,在花園中追打嬉戲。游戲得口渴了,便急著烹茶以飲。為了更快喝到茶,她們"心為荼荈劇,吹噓對鼎"。詩中的鼎是一種用來煮茶的三足兩耳食器,但并非專門煮茶的器具。因為唐代以前茶器常常是與酒器、食器混用的。

另外,值得一提的是南朝女文學(xué)家鮑令暉的《香茗賦》。鮑令暉是著名文學(xué)家鮑照的妹妹。她出身貧寒,卻飽讀詩書,才華橫溢,文獻記載她有《香茗賦集》一書傳世,遺憾的是今已散佚。古代詩歌總集《玉臺新詠》也收錄了她的詩作。艱難生活的歷練,促成了鮑令暉對社會人生的深刻感悟,也讓她留下了不少詩文佳作。詩論家鐘嶸夸贊:"令暉歌詩,往往嶄絕清巧?!稊M古》尤勝,唯《百愿》淫矣。"可惜她的作品僅存詩七首,都與茶無關(guān)。她在《香茗賦》中究竟如何寫茶,后人無從知曉,實乃一大憾事。

8. 關(guān)于茶的資料50字

茶葉是世界三大飲料之一。茶葉歷來視為延年益壽之品,有“靈丹妙藥”之效。宋代蘇東坡

9. 關(guān)于茶的資料100字

1、粗茶淡飯:指飯菜簡單。形容飲食簡單,生活簡樸。

出自:宋·黃庭堅《四休導(dǎo)士詩序》:“粗茶淡飯飽即休。”

例句:世事忙忙如水流,休將名利掛心頭。粗茶淡飯隨緣過,富貴榮華莫強求。

2、茶余飯后:泛指休息或空閑的時候。

出自:瞿秋白《普洛大眾文藝的現(xiàn)實問題》:難道還只當作亭子間“茶余飯后”談天的資料嗎?

例句:這件事一夜之間就成了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。

3、茶飯無心:沒有心懷喝茶吃飯。形容心情苦悶。

出自: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十四回:“忙得鳳姐茶飯無心,坐臥不寧。”

例句:那些上車不排隊的,騎車閘不靈的,夜行不點燈的基本上是善良的同志們,都被你打得茶飯無心,工作無神。

4、三茶六飯

[成語解釋]比喻招待客人非常周到。

[典故出處]明·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二十六回:“你卻要好生服侍我?guī)煾?,逐日家三茶六飯,不可欠缺?!?/p>

10. 關(guān)于茶的資料,簡短

但是也有人能夠找到證據(jù)指出,飲茶的習(xí)慣不僅僅是中國人發(fā)明的,在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地方也是飲茶的發(fā)明地,例如印度、非洲等。 1823年,一個英國侵略軍的少校在印度發(fā)現(xiàn)了野生的大茶樹,從而有人開始認定茶的發(fā)源地在印度,至少是也在印度。中國當然也有野生大茶樹的記載,都集中在西南地區(qū),記載中也包含了甘肅、湖南的個別地區(qū)。茶樹是一種很古老的雙子葉植物,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(guān)。 在國內(nèi),也有關(guān)于茶樹的最早原產(chǎn)地的爭論,有好幾種說法。今人不少人認定在云南,有一學(xué)者在認真研究考證以后斷言,云南的西雙版納是茶樹的原產(chǎn)地。人工栽培茶樹的最早文字記載始于西漢的蒙山茶。這在《四川通志》中有載。 其實到底在哪里現(xiàn)在對我們飲茶者來說并不重要。也許具有文化意義。我們可以先來看看學(xué)術(shù)界的一些說法: 飲茶的發(fā)源時間 1.神農(nóng)時期:唐·陸羽《茶經(jīng)》:“茶之為飲,發(fā)乎神農(nóng)氏?!痹谥袊奈幕l(fā)展史上,往往是把一切與農(nóng)業(yè)、與植物相關(guān)的事物起源最終都歸結(jié)于神農(nóng)氏。歸到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。也正因為如此,神農(nóng)才成為農(nóng)之神。 2.西周時期:晉·常璩《華陽國志·巴志》:“周武王伐紂,實得巴蜀之師,...茶蜜...皆納貢之?!边@一記載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紂時,巴國就已經(jīng)以茶與其他珍貴產(chǎn)品納貢與周武王了?!度A陽國志》中還記載,那時并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園了。 3.秦漢時期:西漢。王褒《僮約》:“烹荼盡具”,“武陽買荼”,經(jīng)考該荼即今茶。近年長沙馬王堆西漢墓中,發(fā)現(xiàn)陪葬清冊中有" 一笥"和“ 一笥"竹簡文和木刻文,經(jīng)查證" "即"槚"的異體字,說明當時湖南飲茶頗廣。 我們現(xiàn)在還飲用著與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之流相同的飲料,確實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。能夠給我們很多的遐想。 飲茶發(fā)源的地點 對這一點的探求往往集中在茶樹的發(fā)源地的研究上來。關(guān)于茶樹的發(fā)源地,有這么幾種說法: 1.西南說:“我國西南部是茶樹的原產(chǎn)地和茶葉發(fā)源地?!边@一說法所指的范圍很大,所以正確性就較高了。 2.四川說:清·顧炎武《日知錄》:“自秦人取蜀以后,始有茗飲之事。”言下之意,秦人入蜀前,今四川一帶已知飲茶。其實四川就在西南,四川說成立,那么西南說就成立了。四川說要比西南說“精密”一些,但是正確的風(fēng)險性會大些。 3.云南說:認為云南的西雙版納一代是茶樹的發(fā)源地,這一帶是植物的王國,有原生的茶樹種類存在完全是可能的,但是這一說法具有“人文”方面的風(fēng)險,因為茶樹是可以原生的,而茶則是活化勞動的成果。 4.川東鄂西說:陸羽《茶經(jīng)》:“其巴山峽川,有兩人合抱者?!卑蜕綅{川即今川東鄂西。該地有如此出眾的茶樹,是否就有人將其利用成為了茶葉,沒有見到證據(jù)。 5 .江浙說:最近有人提出始于以河姆渡文化為代表的古越族文化。江浙一帶目前是我國茶葉行業(yè)最為發(fā)達的地區(qū),歷史若能夠在此生根,倒是很有意義的話題。 其實我認為在遠古時期肯定不只一個地方有自然起源的茶樹存在。有茶樹的地方也不一定就能夠發(fā)展出飲茶的習(xí)俗來。前面說到茶是神農(nóng)發(fā)明的,那么它在哪一帶活動?如果我們求得“茶樹原生地”與“神農(nóng)活動地”的交集,也許就有答案了,至少是縮小了答案的“值域”。 發(fā)明飲茶的方式 祭品說:這一說法認為茶與一些其他的植物最早是做為祭品用的,后來有人償食之發(fā)現(xiàn)食而無害,便“由祭品,而菜食,而藥用”,最終成為飲料。 藥物說:這一說法認為茶“最初是作為藥用進入人類社會的。”《神農(nóng)百草經(jīng)》中寫到:“神農(nóng)嘗百草,日遇七十二毒,得茶而解之”。 食物說:“古者民茹草飲水”,“民以食為天”,食在先符合人類社會的進化規(guī)律。 同步說:“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,可能是作為口嚼的食料,也可能作為烤煮的食物,同時也逐漸為藥料飲用?!边@幾種方式的比較和積累最終就發(fā)展成為“飲茶”是最好的方式。 以上這幾種說法中最無用的就是第四種,它把前面的三種說法加在一起,就成為了自己“萬無一失”的解釋了。也許這種解釋就是最恰當?shù)牧恕?現(xiàn)在我們可以論證茶在中國被很早就有認識和利用,也很早就有茶樹的種植和茶葉的采制。但是也可以考證,茶在社會中各階層被廣泛普及品飲,大致還是在唐代陸羽的《茶經(jīng)》傳世以后。所以宋代有詩云“自從陸羽生人間,人間相學(xué)事春茶”。也就是說,茶發(fā)明以后,有一千年以上的時間并不為大眾所熟知。 《茶經(jīng)》中陸羽列舉了我國古代識茶的人物,如神農(nóng)、周公旦和晏嬰等,表明了我國是最早發(fā)現(xiàn),利用茶葉的國家,他引《神農(nóng)食經(jīng)》說:“茶茗久服,令人有力悅志,”他引《爾雅》說:“槚,苦茶;”他引《晏子春秋》說:“嬰相齊景公時,食脫粟之飯,灸三戈、五卵、茗菜而已。”由此可見,我國先秦茶事已始。但是,有的學(xué)者認為陸羽引用著作,都成書于漢代,況且中華民族發(fā)源于黃河中下游,我國西北古代氣候雖較溫潤,但歷來不產(chǎn)茶,那么神農(nóng)氏怎能“嘗百草,日遇七十二毒,得茶而解之。”他們認為我國的茶事較遲,以致外國人趁機制遣中國茶葉來自印度的說法,后來事實證明印度古代無茶。 早在秦漢以前,我國四川一帶已盛行飲茶。西漢時,茶是四川的特產(chǎn),曾通過進貢傳到京城長安,原來我國古代四川東鄂西就是茶樹的發(fā)祥地,而這里正是三皇五帝最早生息之地。神農(nóng)氏是“三苗”、“九黎”部族之首領(lǐng)。在《史記·吳起傳》與《說苑》等古籍中有“三苗氏,衡山在其南,歧山其北,左洞庭之坡,右彭蠡之川”的記載,這說明神農(nóng)氏的部族發(fā)源在四川東部和湖北西部山區(qū),這正是今日大神農(nóng)架的地域。在這樣一個植被茂盛,至今還盛產(chǎn)茶葉的環(huán)境里,神農(nóng)嘗百草完全是可能的。后來這些部族不斷北移或東徙,西北才成為華夏政治中心。 到舜帝禪讓王位于大禹,氏族社會的政治中心已移到河南登封一帶,前幾年己在該處王城崗發(fā)掘出夏代遺址遺物,大禹接位,并非一帆風(fēng)順,當初在江浙沿海治水,疏流入海,導(dǎo)苕溪、余不溪、入太湖,克服了洪水之患。后又戰(zhàn)敗防風(fēng)氏,逐漸北上。舜帝得知大禹治水有功,就讓位于他。而“三苗”后裔不服,所以,《史記五帝本紀》有“三苗在江淮,荊州數(shù)為亂”的記載。大禹治水在江南,史書也有根據(jù):秦始皇統(tǒng)一中國后,曾“上會稽、祭大禹”,司馬遷20歲時,也“登會稽,探禹穴?!彼越袢照憬B興留有大禹遺跡。夏禹原讓位于“百蟲將軍”伯益,但為兒子夏啟奪權(quán),啟有太康、仲康和少康三子,不斷發(fā)生王位之爭,到禹的第六代孫夏杼時政局統(tǒng)一,國力強盛,他曾率部南下尋根,至浙西、駐驊金斗山東南延巒妙峰一帶,故這一帶山稱之為杼山。當時在山南至今尚留有避它城夏王村等遺跡。夏杼之后八代而衰,履癸(桀)為契滅,契建立先商世代。 從現(xiàn)存的歷史資料也不難看出,氏族社會“三苗氏”生息之地,產(chǎn)茶歷代不衰,如南北朝時,《劉琨購茶書》中提到安州(今湖北安陸);《桐君錄》中提到酉陽(今湖北黃風(fēng)東)、巴東(四川奉節(jié));《荊州土地記》中提到武陵(湖南常德)。都盛產(chǎn)茶葉。唐代的史料中提到湖北江陵、南漳、四川彭景、安景、邛崍等地盛產(chǎn)茶。陸羽《茶經(jīng)》中提茶葉品質(zhì)不詳?shù)氖恢葜芯陀卸踔菁唇窈蔽洳?。由此可見,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記載:“神農(nóng)嘗百草,日遇七十二毒,得茶而解之”的事應(yīng)發(fā)生我國中原。即使從《王褒僮約》所記載的飲茶、賣茶的事實看來,我國漢代以前,川東鄂西地區(qū)生產(chǎn)和利用茶葉的事業(yè)已相當發(fā)達。人們不難設(shè)想從采野茶到人工栽培茶樹,從自給自用到“產(chǎn)、供、銷”的過程,需要多長年代。所以說我國祖先發(fā)現(xiàn)利用栽培茶葉的歷史是悠久的

11. 關(guān)于茶的資料30字

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

東勝神洲傲來國海中有花果山,山項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。石猴在所居澗水源頭尋到名為“水簾洞”的石洞,被群猴擁戴為王。又過三五百年,石猴忽為人生無常,不得久壽而悲啼。根據(jù)一老猴指點,石猴經(jīng)南贍訓(xùn)洲到西牛賀洲,上靈臺方寸山,入斜月三星洞,拜見須菩提祖師,被收為徒,起名曰孫悟空。

第二回 悟徹菩提真妙理 斷魔歸本合元神

悟空從祖師學(xué)得長生之道、七十二般變化及“筋斗云”。一日,悟空受眾人挑唆,變?yōu)樗蓸洌鹱鎺煵豢?,被逐出洞?;氐交ü?,與占山妖魔廝斗取勝,帶回被擄的眾猴與物品。

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

悟空使攝法將傲來國庫館里兵器搬進山中,操演群猴。山中妖、獸紛紛拜悟空為尊。悟空向龍王討得重一萬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。在幽冥界勾掉猴屬在生死簿上的姓名。龍王和閻王表奏玉帝,請伏妖猴。玉帝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。

第四回 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

悟空被授以“弼馬溫”之官,他得知此官為末等職,回花果山。玉帝命托塔李天王與其子哪吒太子擒悟空。被悟空打敗。金星再次招來悟空。玉帝命造齊天大圣府,讓悟空居住。

第五回 亂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宮諸神捉怪

悟空管理蟠桃園,吃盡園中大桃。又赴瑤池,喝光仙酒;吃盡太上老君葫蘆內(nèi)的金丹。逃回花果山。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悟空。悟空打退了眾天神。

第六回 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

南海觀音徒弟木叉助天王,被戰(zhàn)敗。觀音又薦二郎神。二郎神與悟空大戰(zhàn),太上老君在天觀戰(zhàn),丟下金剛套,擊中悟空。眾神押其回上界。玉帝傳旨處死。

第七回 八卦爐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

太上老君將悟空置入煉丹爐燒煉,四十九天后,悟空出來,大鬧天宮。玉帝請來如來佛。孫悟空一路筋斗云,跳不出佛掌。如來將五指化為大山,壓住悟空。命土地神用鐵丸銅汁飼喂悟空。

第八回 我佛造經(jīng)傳極樂 觀音奉旨上長安

五百年后,如來佛欲尋一信徒取經(jīng),以使佛法永傳東土。觀音率木叉,帶著袈裟、錫杖和金、緊、禁三個箍,駕云前往。一路上收伏沙悟凈、豬悟能和小白龍;勸化孫悟空,讓他們共保取經(jīng)人。

附錄 陳光蕊赴任逢災(zāi) 江流僧復(fù)仇報本

陳光蕊喜中狀元,招為宰相女婿,被任為江州州主。上任途中被船家劉洪害死,其妻被搶,劉洪冒保赴任。陳被龍王救活,收于龍宮。其妻生子,拋于江中。被金山寺長老所救;起名江流,后又起法名玄奘。長老為其說知身世。玄奘尋見母親。后徑往京師,找外祖訴冤。劉洪被處極刑。陳光蕊還陽。玄奘入洪福寺繼續(xù)修行。

第九回 袁守誠妙算無私曲 老龍王拙計犯天條

涇河龍王為使袁守誠預(yù)卜落空,私改降雨進辰,雨量。又以所占失準搗毀袁守誠卦鋪。袁守誠斷言龍王因違旨將被唐丞相魏征處斬。并讓龍王向唐太宗求生路。太宗夢龍王求情,許之,命魏征入朝隨侍,使其不能斬龍。

第十回 二將軍宮門鎮(zhèn)鬼 唐太宗地府還魂

魏征與太宗對奕時,夢斬老龍。當晚太宗夢龍王索命,自此身心不安而患病。為防鬼祟,他令尉遲恭、秦叔寶夜守宮門。太宗不久亡故,在陰間遇魏征舊友,現(xiàn)為陰間判官的崔玨。崔玨為太宗添壽二十年。還陽途中,太宗被冤鬼糾纏,散金銀給眾鬼而脫身。

第十一回 還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蕭禹正空門

唐太宗還魂,登朝宣布大赦天下,嚴禁毀僧謗佛。眾人推舉陳玄奘主持水陸大會,太宗許之。

第十二回 玄奘秉誠建大會 觀音顯象化金蟬

觀音菩薩變成疥癩游僧,將錫杖袈裟獻給太宗。太宗將其賜予玄奘。觀音上臺對玄奘言大乘佛法的妙處,玄奘愿去西天,太宗封其為“御弟圣僧”,賜號為“三藏”。三藏唐僧出關(guān)而去。

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雙叉嶺伯欽留僧

唐僧騎馬西行。山邊城,夜登雙叉嶺,被虎魔王部下生擒。太白金星搭救了唐僧。唐僧行至兩界山,忽聽喊聲如雷:“我?guī)煾竵硪?!?/p>

第十四回 心猿歸正 六賊無蹤

叫喊者正孫悟空。唐僧收悟空為徒。西行路上,悟空打死六個剪徑的強盜,唐僧抱怨不已。悟空縱云離開唐僧。觀音授唐僧緊箍咒,悟空接受龍王勸告,重來保護唐僧,戴上了緊箍咒,表示不現(xiàn)款違背師言。

第十五回 蛇盤山諸神暗佑 鷹愁澗意馬收韁

途徑蛇盤山,馬匹被鷹愁澗中之龍吞食。觀音召出惡龍,將其變?yōu)榘遵R賜給唐僧當座騎。

第十六回 觀音院僧謀寶貝 黑風(fēng)山怪竊袈裟

行到觀音禪院,老住持為謀占袈裟,欲縱火燒死唐僧師徒,悟空從天界借鑒是避火罩罩住唐僧,自己在一邊鼓風(fēng),使火燒凈禪院。黑風(fēng)山的熊羆怪趁火偷走袈裟。悟空上山尋妖索要袈裟。

第十七回 孫行者大鬧黑風(fēng)山 觀世音收伏熊羆怪

悟空見一黑漢正與一道士和一白衣秀士商量開佛衣會事,遂打死白衣秀士蛇怪,與黑漢熊精相斗。悟空在洞外打死一小妖,得到請貼,變?yōu)槔献〕指皶?。因被識破,只好請來觀音。觀音變?yōu)榈朗浚瑒裥芄址挛蚩兆兊南傻?。悟空在肚?nèi)使熊怪痛不可忍。只好交回袈裟皈依佛門。

第十八回 觀音院唐僧脫難 高老莊行者降魔

高老莊高太公因妖怪入贅其家請求降妖。悟空變?yōu)樘?。迷惑妖怪。又現(xiàn)出原身。妖怪化作狂風(fēng)而逃。悟空緊追。

第十九回 云棧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經(jīng)

那怪入洞取出九齒釘耙一悟空大戰(zhàn),當聽悟空說為保護唐僧取經(jīng)過此,那丟下釘耙,跟悟空去拜見唐僧,被取明為豬八戒。三人到浮屠山、逢烏巢禪師,從其處得《心經(jīng)》一卷。

第二十回 黃風(fēng)嶺唐僧有難 半山中八戒爭先

黃風(fēng)嶺的黃風(fēng)怪先鋒虎精,將唐僧攝往洞中。悟空、八戒趕往洞口搦戰(zhàn)?;⑾蠕h難抵敗逃,被八戒一耙筑死。

第二十一回 護法設(shè)莊留大圣 須彌靈吉定風(fēng)魔

悟空斗不過黃風(fēng)圣,敗下陣來。請來靈吉,抓住黃毛貂鼠變的妖精,救出唐僧。

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戰(zhàn)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凈

流沙河中妖怪徑搶唐僧,八戒悟空去戰(zhàn),妖怪鉆入水中,不肯上岸。悟空去見觀音,觀音讓木叉與悟空同去。木叉叫出妖怪悟凈。悟凈以頸下骷髏結(jié)成法船,渡唐僧過河。

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圣試禪心

驪山老母與觀音、普賢,文殊菩薩變成母女四人,意在試探四眾禪心是否堅固,唯八戒禪心不堅被捆。

第二十四回 萬壽山大仙留故友 五莊觀行者竊人參

萬壽山莊觀中有樹結(jié)人參果,吃后長后不老。觀主鎮(zhèn)元子都二童子以人參果款待唐僧誤認人參果為嬰兒而未敢食。悟空偷果三個,與八戒、沙僧分食。八戒嫌少,絮絮叨叨。二童子大罵唐僧。

第二十五回 鎮(zhèn)元仙趕捉取經(jīng)僧 孫行者大鬧五莊觀

悟空難忍毀罵,將樹弄倒。二童設(shè)計把唐僧師徒鎖入正殿。師徒們夜間逃走。鎮(zhèn)元子縱云趕上,以袍袖將唐僧一行盡籠而回。夜間師徒再次逃出。又被鎮(zhèn)元子命將悟空下鍋油炸,卻被悟空以石獅變成自身將鍋砸穿。

第二十六回 孫悟空三島求方 觀世音甘泉活樹

悟空為醫(yī)活果樹,拜見觀音,觀音與悟空同來,復(fù)活果樹。鎮(zhèn)元子開人參果會,款待觀音、諸仙與唐僧師徒,并與悟空結(jié)為兄弟。

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戲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

唐僧遣悟空去化齋飯。山中妖精,一變美女,二變老婦,三變老翁,迷惑唐僧,悟空打死妖精,唐僧大怒,逐走悟空。

第二十八回 花果山群妖聚義 黑松林三藏逢魔

悟空回到花果山,播風(fēng)揚石,砸死上山捕猴的眾獵戶。唐僧誤入妖穴被擒。八戒、沙僧與與老妖黃袍怪在半空中亂殺。

第二十九回 脫難江流來國土 承恩八戒轉(zhuǎn)山林

唐僧在洞內(nèi)見一婦人,自稱是寶象國公主,十三年前被黃袍怪攝來。公主勸老妖釋入唐僧。行到寶象,國唐僧向國王遞上婦人所托書信。國王懇求八戒、沙僧降妖救女,二人應(yīng)諾,往戰(zhàn)黃袍怪,八戒難敵,鉆入草叢躲藏。沙僧被黃袍怪擒入洞中。

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馬憶心猿

黃袍怪變?yōu)橐幻滥凶?,前往寶象國探望岳丈國王,將唐倍變?yōu)槊突ⅰ0堮R變?yōu)閷m娥,舉刀暗算黃袍怪,被打中后腿。八戒要回高老莊,白龍馬勸他去找悟空。悟拒絕,八戒下山大罵,被眾猴捉回。

第三十一回 豬八戒義激猴王 孫行者智降妖怪

八戒用激將法使悟空當下隨他前來。悟空變成公主痛哭,吞下九怪的內(nèi)丹舍利,現(xiàn)出本象,一路棍棒打得妖怪無影無蹤。悟空去天界查訪,星神念動咒語,將那私自下凡作怪的奎木狼收回。悟空將公主帶回國,并使唐僧恢復(fù)原身。

第三十二回 平頂山功曹傳信 蓮花洞木母逢災(zāi)

行至一山,悟空聽說有妖,攛掇師父讓八戒去巡山。八戒要躲懶睡覺,編謊騙人,但被變成蟲的悟空一一聽知,當面戳穿其謊言。八戒只得再去探路。兩妖之一的銀角大王率眾妖洞巡邏,捉住八戒。

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

銀角大王變做一跌折腿的道士躺在路上,唐僧讓悟空將其背起。那妖遣來三座大山壓住悟空,將唐僧、沙僧拿到洞中。土地、山神等搬開大山,使悟空脫身。悟空變成老道士,在哪吒太子幫助下,用假葫蘆換了妖怪裝人的真葫蘆。

第三十四回 魔王巧算困心猿 大圣騰那騙寶貝

悟空變老妖進洞,被吊起的八戒識出走了風(fēng)聲。銀角大王與悟空大戰(zhàn)。悟空拋出壓從老妖處得的幌金繩將對手捆住。銀角大王念松繩咒解脫,反用繩捆住悟空。悟空變出鋼銼,銼斷繩子脫身。又變成小妖偷走幌金繩。銀角大王用葫蘆裝了悟空。悟空騙魔開啟葫蘆,乘機逃出,再潛入洞,偷得葫蘆

第三十五回 外道施威欺正性 心猿獲寶伏邪魔

外道施威欺正性心猿獲寶伏邪魔銀角大王被悟空用葫蘆裝入,頃刻便化為水。金角大王用扇煽出烈火敗悟空。悟空鉆入洞內(nèi),竊得凈瓶和扇子。將老魔裝入凈瓶,太上老君說受觀音之托,讓童子化為兩位妖魔考驗唐僧師徒。二童子復(fù)活歸天。

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處諸緣伏 劈破旁門見月明

來到一座破寺,師徒四人在庭院賞月。唐僧思鄉(xiāng),悟空以月為喻,為其點明“見佛空易,返故田亦易”之理,唐僧解悟,滿心歡喜。八戒、沙僧觀月,于佛理亦各有所得。

第三十七回 鬼王夜謁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嬰兒

唐僧夢前來,自稱是此地烏雞國國王,三年前被一道士推入御花園井中害死,道士變?yōu)閲醮畚?。又交給唐僧一玉珪。作為告知親生太子的表記。唐僧從夢中驚醒,但階下卻真有一玉珪。悟空變?yōu)榘淄?,將出城打獵的太引入寺中。又變成一矮人為太子言明其父王事,并請他回去向母驗證。

第三十八回 嬰兒問母知邪正 金木參玄見假真

母后和太子經(jīng)過對證,確認現(xiàn)今君王為妖所變。悟空八是御花園,在芭蕉樹下到已被掩埋的井。八戒下井,得國王尸身,背回寺中。并挑唆師父念緊箍咒逼悟空將死者醫(yī)活。

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間生

悟空向太上老君索得一粒還魂丹,救活國王,假國王大恐,變?yōu)樘粕?,但因不會念緊箍咒而被識破。文殊菩薩對悟空說,國王曾將自己在御水河中浸了三日,故派遣騎來浸國王年,以報前恨。

第四十回 嬰兒戲化禪心亂 猿馬刀歸木母空

紅孩兒縱風(fēng)將唐僧懾走。悟空得知紅孩兒是自己五百年前結(jié)拜的兄長牛魔王之子,欲借此關(guān)系向他討還師父。

第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敗 木母被魔擒

紅孩兒不信悟空所說,從口鼻中噴出煙火燒退悟空八戒。龍王弟兄被請來向紅孩兒噴水,反使一身煙火的悟空幾乎被激死。八戒去請觀音,被那怪假扮觀音,賺入洞內(nèi)。

第四十二回 大圣殷勤拜南海 觀音慈善縛紅孩

悟空變做牛魔王被紅孩兒問破綻,縱筋斗云徑投南海,請觀音收服了紅孩兒。

第四十三回 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龍子捉鼉回

黑水河中妖怪變成船家,將乘船的唐僧、八戒攝去水底。沙僧潛水與那怪大戰(zhàn),不能獲勝。悟空問罪于龍王。龍王命太子摩昂前去收伏。

第四十四回 法身元運逢車力 心正妖邪度脊關(guān)

行至車遲國。國王興道滅佛,僧人都被罰做苦工。悟空監(jiān)工道士,放走諸僧,又叫醒八戒、沙僧,鼓風(fēng)吹散道士之會,推倒觀內(nèi)塑像,變?yōu)槿宕蟪怨┢贰?/p>

第四十五回 三清觀大圣留名 車遲國猴王顯法

眾道士將三人當作降臨的三清祈拜,以求對水。三人將尿施與,縱云而回。三大仙向國王奏說悟空等打死道士、冒充三清事。國王命唐僧等與三大仙賭賽求雨?;⒘Υ笙上鹊菈?,召來風(fēng)、云、霧諸神和四海龍王,被悟空使法力阻住,無雨降下。悟空登壇,風(fēng)雷大作,暴雨傾盆。

第四十六回 外道弄強欺正法 心猿顯圣滅諸邪

虎力與唐僧各在一高臺上坐禪?;⒘ψ兂龀粝x咬唐僧,悟家變成蜈蚣?;⒘Υ笙?,使他跌下;賭猜柜中之物,賭砍頭剖腹油鍋洗澡等:由于悟空使計,三大仙皆輸。

第四十七回 圣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

前方到八百里的通天河。四人夜宿在河邊村里一老者家,聽說此地有一錄感大王,慣施甘雨,唯每年需吃一對童男女,今年輪到吃自己之女與其弟之子。悟空變童男,讓八戒變童女,在廟里等候那妖。

第四十八回 魔弄寒風(fēng)飄大雪 僧思拜佛履層冰

那怪被八戒舉耙筑下兩片魚鱗,逃回水宮。妖怪凍結(jié)河面。誘唐僧踏冰過河,使其落入水中。被藏于宮后石匣內(nèi)。八戒、沙僧、白馬和悟空會齊,返回村莊。

第四十九回 三藏有災(zāi)沉水宅 觀音救難現(xiàn)魚籃

八戒、沙僧將怪引出水面,悟空掄棒便打,那怪潛入水中不出。觀音被悟空請來,收伏妖怪,言明那怪是自己池中金魚走脫成精。河中老黿馱唐僧師徒過河,并托唐僧去西天問佛祖自己將來之事。

第五十回 情亂性從因愛欲 神昏心動遇魔頭

悟空以金箍棒畫一阻妖之圈,讓唐僧等坐在圈內(nèi),便去化齋。唐僧三人不耐等候,遂出圈行至前方人家,誤入獨角兕大王之魔洞。悟空忙趕去與魔交戰(zhàn),卻被那魔拋出一個圈子,將金箍棒套去。

第五十一回 心猿空用千般計 水火無功難煉魔

悟空上天查訪那怪來歷無果,先后請來托塔天王父子、火神、黃河神等助戰(zhàn),皆未取勝。悟空發(fā)怒,以毫毛變出三五十小猴,又被套走,悟空變蒼蠅飛入洞,拿起金箍棒一路打了出去。

第五十二回 悟空大鬧金兜洞 如來暗示主人公

悟空變成促織入洞,拿了諸神被套去的兵器出來,又被那怪使圈子套走。如來佛遣十八羅漢來,亦斗怪不過。一羅法言,如來曾示意去問太上老君降怪之法。悟空請來老君,用芭扇出那怪三相,原來是老君座騎青牛,其圈為老君的金剛琢。

第五十三回 禪主吞餐懷鬼孕 黃婆運水解邪胎

唐僧和八戒飲了河水而懷胎。悟空往索落胎泉水,如意真仙因其侄紅孩兒被悟空而降生恨。悟空教沙僧趁自己誘開真仙之機,取走泉水。唐僧八戒飲水解胎。

第五十四回 法性西來逢女國 心猿定計脫煙花

到都城城關(guān),一行人被女官接入館驛,女王欲招唐僧為夫。悟空讓唐僧假意應(yīng)承。四人入城,女王在宮中設(shè)宴款待,宴后,倒換關(guān)文,差三徒前往西天。唐僧邀女王同乘龍車出城為三徒送行,趁機與三徒共投西方,路旁忽閃出一女,弄風(fēng)攝走唐僧。

第五十五回 色邪淫戲唐三藏 性正修持不壞身

三徒趕至一座高山,見山中有洞。悟空變峰入一山洞,正逢女妖挑逗唐僧,與怪相斗,被螫頭部。八戒被螫了嘴。觀音讓悟空請?zhí)焐癜喝招菍m,治好八戒、悟空之傷,又現(xiàn)出大雄雞原身,嚇死那怪,原來是一母蝎成精。

第五十六回 神狂誅草寇 道昧放心猿

唐僧被一伙強盜吊在樹上,悟空救下唐僧,打死二人,當晚,投宿一老者家,老者之子與強盜發(fā)現(xiàn)悟空,便欲謀財報仇。老者報信,師徒走脫,強盜追來,被悟空打得死傷傷,老者之子亦被割下頭,僧大驚,先念起緊箍咒,使悟空疼痛難忍,又趕走了他。

第五十七回 真行者落伽山訴苦 假猴王水簾洞謄文

悟空去見觀音被留。假悟空打倒唐僧,搶去包袱。在花果山念包袱內(nèi)的文牒,并聲言自己將去西去天取經(jīng),沙僧見了,去南海拜見觀音。忽見悟空在旁,于是掣杖便打,并向觀音述說自己所見。觀音遣悟空沙僧同去花果山。

第五十八回 二心攪亂大乾坤 一體難修真寂滅

悟空見假悟空而發(fā)怒,兩個舞棒在空中惡戰(zhàn),真假難辯。如來認出假悟空是六耳彌猴,使他現(xiàn)了原身。悟空一棒將其打死,又被觀音送回唐僧處。

第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孫行者一調(diào)芭蕉扇

前方火焰山擋路,悟空向牛魔王妻羅剎女借扇,羅剎女因其子紅孩兒被悟空降伏,一扇悟空扇到五萬里外的靈吉菩薩處。悟空得到定風(fēng)丹再到索戰(zhàn),被扇不動;接著變成蟲子入洞,飛到茶水中,被羅剎女飲下肚,在腹內(nèi)翻騰。羅剎女只得將扇借給悟空。悟空扇火不息,方知假扇。

第六十回 牛魔王罷戰(zhàn)赴華筵 孫行者二調(diào)芭蕉扇

悟空到積雷山找到入贅玉面公主的牛魔王借扇;牛魔王被請走赴宴。悟空偷了牛魔王座騎金睛獸,變成牛魔王到芭蕉洞,騙得真扇,依羅剎女所教之法將扇變大。卻不會變小。牛魔王失金睛獸,忙趕回芭蕉洞。

第六十一回 豬八戒助力敗魔王 孫行者三調(diào)芭蕉扇

牛魔王變成八戒,接過定扇,現(xiàn)出三相與悟空相斗。在眾護法神將幫助下,牛魔王敗走。諸金諸剛與天兵天將,將牛魔王收伏。悟空用羅剎女交出的寶扇扇息山火,師徒翻越火焰山。

第六十二回 滌垢洗心惟掃塔 縛魔歸正乃修身

四人隨披枷戴鎖的和尚們來到金光寺。悟空得知夜得知夜放霞光之寶為龍王駙馬九頭蟲盜,受國王之托前去擒妖取寶。

第六十三回 二僧蕩怪鬧龍宮 群圣除邪獲寶貝

那妖怪是一個九頭巨鳥。悟空在二郎神與梅山六圣幫助下。斗敗那妖,騙得塔寶。

第六十四 荊棘嶺悟能努力 木仙庵三藏談詩

八戒開路行至荊棘嶺上,被一自稱荊棘嶺土地的老者,化作陰風(fēng)將唐僧攝去。那老者同另外三老者是柏、檜、竹、松之精。四老揚道,唐僧主佛。杏仙女前來要與唐僧匹偶。眾徒尋來,樹精化為樹木。八戒諸樹筑倒。

第六十五回 妖邪假設(shè)小雷音 四眾皆遭大厄難

唐僧進“雷音寺”拜佛,和悟空、八戒、沙僧一被合在金鐃之內(nèi),揭諦上天請來星神,亢金龍用角沿鐃縫鉆入,救出悟空。悟空打碎金鐃,老妖忙用搭包將眾神盡皆裝入。夜半,悟空放去師父,唱同弟與諸神。那妖追出,又裝去唐僧師徒與眾神。悟空走脫,去請武當山真武大帝來搭救。

第六十六回 諸神遭毒手 彌勒縛妖魔

真武派出的五龍、龜蛇及盱眙山小張?zhí)雍退拇笊駥?,盡妖魔裝入搭包。悟空正凄慘時,彌勒佛忽然降臨,稱那怪是自己司磬的黃眉童在成精。悟空依彌勒計鉆入那怪腹內(nèi)翻騰擺布。彌勒將怪裝入袋內(nèi)。

第六十七回 拯救駝羅禪性穩(wěn) 脫離穢污道心清

七絕山一蟒成精作怪、悟空乘其張口來吞,借勢鉆入其腹,將金箍棒從背上搠出,那怪死于土中。八戒現(xiàn)成巨豬,沿稀柿行一路拱去,唐僧一行翻越七絕山。

第六十八回 朱紫國唐僧論前世 孫行者施為三折肱

師徒一行入朱紫國。國王患病求醫(yī)。眾官依八戒之言請悟空上朝給國王治病。

第六十九回 心主夜間修藥物 君王筵上論妖邪

上論妖邪國五被悟空醫(yī)好病,說出病根是因三年前端午,麒麟山妖精賽太歲掠走竽后金圣所致,說話間妖怪驟臨,悟空讓八戒、沙僧在比護持,自己急縱祥江,跳將上去。

第七十回 妖魔寶放煙沙火 悟空計盜紫金鈴

悟空打跑賽太歲派來的先鋒,打死一自換去朱紫為下戰(zhàn)書的小妖,攜其尸回國。國王把皇后曾戴的黃金串交給悟空作為表記。悟空變成被打死的小妖進山入洞并差,將寶串交交給皇后,并托她將那怪放煙、沙、火的三個金鈴騙來,剛要盜走,驚動那怪,只好丟下金鈴,變成蒼蠅藏身。

第七十一回 行者假名降怪犼 觀音現(xiàn)象伏妖王

悟空使計騙得妖怪金鈴,溜出洞外挑戰(zhàn),引出那怪,用鈴搖出煙、沙、火,使那怪走投無路。觀音灑甘露救火,并言此怪是自己座騎金毛犼,因報國王射傷孔雀大明王菩薩子女之恨,來此拆散國王鸞鳳。

第七十二回 盤絲洞七情迷本 濯垢泉八戒忘形

盤絲洞中七女妖把進來化齋的唐僧吊上房梁,又從臍冒出絲繩,將莊門漫住。悟空變蒼蠅見七女在庵旁溫泉洗浴,遂變餓鷹,叼走其衣。八戒下水變成鲇魚亂鉆,然后現(xiàn)出本相,舉耙便筑。眾女盤絲絆倒八戒回洞。悟空用毫毛變眾鳥,滅了守洞毒蟲,救出唐僧,七女已走脫。

第七十三回 情因舊恨生災(zāi)毒 心主遭魔幸破光

七女妖去師兄道觀避難,見唐僧等來,暗請道士為己報仇。道士以毒茶毒死唐僧、戒和沙僧。悟空撞破蛛網(wǎng),打死七女妖的原身大蜘蛛。那道士兩脅下干眼齊放金光,罩住悟空。悟空與之相斗,根據(jù)黎山老姆所說,請來毗藍婆菩薩,用金針破金光,入觀救活唐僧三人,又將道士現(xiàn)出的原身大蜈蚣畏帶走。

第七十四回 長庚傳報魔頭狠 行者施為變化能

太白金星來說山中三位魔王很神通。悟空變成一小妖聲言孫悟空要來打死眾妖。眾妖魂飛魄散,哄然而去。

第七十五回 心猿鉆透陰陽竅 魔王還歸大道真

悟空進洞,見獅怪、象怪和鵬怪,但不慎被鵬怪看破捆翻,裝入寶瓶。瓶內(nèi)相繼出現(xiàn)烈火、蛇和火龍,他忙拔下觀音賜給的救命毫毛變成鉆子透瓶底鉆出,被獅怪張嘴吞下。獅怪飲藥酒欲毒死悟空。悟宛飲酒后撒起酒瘋,將獅怪折磨得死去活來。

第七十六回 心神居舍魔歸性 木母同降怪體真

悟空迫使獅怪答應(yīng)送唐僧過山。象怪攔住,以鼻卷去八戒,卷住悟空。悟空以棒搠其鼻孔而被扌+卒放,又拿住象鼻將其牽回,迫他答應(yīng)讓唐僧過路。三魔定計,在前面城市攔住三徒大戰(zhàn),眾小妖趁機將僧搶入城內(nèi)。

第七十七回 群魔欺本性 一體拜真如

八戒被怪咬住,沙僧被象卷住,悟空縱筋斗云欲走,被鵬怪飛上抓住。三怪將師徒入入籠內(nèi)蒸時,悟空脫身,救出唐僧等,卻魔頭察覺,又將唐僧等人捉回。悟空拜請如來,如來令文殊、普賢二菩薩分別收伏自己騎青獅和白象。如來使鵬怪落在自己頭上,現(xiàn)了原身。

第七十八回 比丘憐子遣陰神 金殿識魔談道

前方城市,每戶人家前置一內(nèi)有小兒的鵝籠。驛丞言道,國王貪愛道士獻來的美女而致身體九+王羸,又聽道士之言,欲以一千余小兒心肝為藥引。悟空識得那道士是妖邪,令諸神將鵝籠藏起。又聽那道士言說唐僧心肝強過丟失的一千小兒心肝。悟空變成唐僧,被武士押上朝廷。

第七十九回 尋洞擒妖逢老壽 當朝正主救嬰兒

悟空將自己胸腹剖開,唯缺道十所要的黑心,現(xiàn)出原身,打敗道士。妖道化寒光投東而走,被壽星在空中罩住。妖道現(xiàn)出壽星座騎白鹿的原身。悟空打死化為美女的狐貍,回城令諸神送歸小兒。

第八十回 姹女育陽求配偶 心猿護主識妖邪

悟空見山中黑松林內(nèi)有黑邪之氣,勸唐僧不要救被綁在樹上的妖女,唐僧不聽,帶女子到禪林寺。寺中老喇嘛請師徒入內(nèi),并引出七八十個小喇嘛相見。

第八十一回 鎮(zhèn)海寺心猿知怪 黑松林三眾尋師

悟空聽眾僧說有妖魔在此傷人,夜間變成一小僧,一位美女來引誘,他現(xiàn)出原身,輪棒就打。那女子攝走唐僧。山神、土地跪告陷空山無底洞中之妖攝去唐僧。悟空讓八戒入山探路。

第八十二回 姹女求陽 元神護道

八戒探明那妖與唐僧晚間成親。唐僧用悟空之計,邀那怪入后花園,摘下悟空所變紅桃奉與妖怪。悟空入肚,迫使那怪送唐僧出洞。

第八十三回 心猿識得丹頭 姹女還歸本性

那怪出洞變花鞋為替身敵住三徒,復(fù)攝唐僧入洞。悟空發(fā)現(xiàn)那怪供奉的父兄托塔天王與哪吒牌位,不禁大喜,執(zhí)牌位上天,先向玉帝告天王縱女精害人罪,又隨金星到天王府。天王父子隨悟空下天界。那怪是曾被天王父子降伏,拜為父的鼠精。見到哪吒,磕頭求命。

第八十四回 難滅伽持圓大覺 法王成正體天然

滅法國國王專嗜殺僧。悟空趁夜縱云入城,變成燈蛾飛入一客店,拿走眾客衣服,復(fù)駕云出城。師徒衣至客店,睡在大木柜內(nèi)。店內(nèi)伙計聽悟空說帶有許多銀兩,伙同賊盜,將大柜抬出城去。官兵奪回大柜。悟空出小悟空,將國王、嬪妃作眾官均剃成光頭。

第八十五回 心猿妒木母 魔主計吞禪

君臣表示不再殺戮和尚。師徒從柜中跳出,倒換關(guān)文。行至一座高山,八戒與妖怪相斗而取勝,那怪以三小妖變成自己替身,敵住三徒,自己趁機抓去唐僧,悟空見師父,不由大驚。

第八十六回 木母助威征怪物 金公施法滅妖邪

八戒將妖洞之門筑破。妖怪拋出樹根做成的唐僧頭,被悟空識破。又拋出真人頭,騙過三徒。悟空、八戒決心報仇,屯那怪相戰(zhàn)。悟突變成瞌睡蟲,使眾妖睡倒,又去后園解下師父再次入洞將怪綁出。八戒一耙將其筑死,原來是一豹精。

第八十七回 鳳仙郡冒天止雨 孫大圣勸善施霖

鳳仙郡郡官張榜懸賞,祈雨除久旱。原來郡侯不敬天,故被降災(zāi)。悟空勸郡侯歸佛教,上天徑訪九天應(yīng)元天尊,借來雷、電、雨諸神,降雨三尺。郡侯為四眾建生祠。

第八十八回 禪到玉華施法會 心猿木母授門人

到天竺國玉華城,三徒為三個前來尋畔的王子演示身手,使他們折伏。玉華王懇請悟空三人收三子為徒,并借三人兵器為王子依樣制作。三兵器在廠坊夜放異彩,被附近虎口洞妖怪看見攝走。

第八十九回 黃獅精虛設(shè)釘鈀宴 金木土計鬧豹頭山

悟空入山偵知妖王欲買豬羊祝得到兵器,與八戒就成二小妖,讓沙僧扮作販豬羊者,三人進入洞中,各抓兵器,邊打邊走。妖王黃獅怪至竹節(jié)山盤桓洞其祖翁九頭獅處告急。祖翁率從獅怪來城。

第九十回 師獅授受同歸一 盜道纏禪靜九靈

九頭獅噙走唐僧和玉華王父子,叼上八戒。悟空也被叼入洞中。悟空打死看守的小妖走脫,又根據(jù)土地所說,訪九頭獅之主太乙天尊。天尊降了九頭獅。王子隨悟空三人習(xí)武。

第九十一回 金平府元夜觀燈 玄英洞唐僧供狀

師徒入金平府城個慈云寺宿下,又隨寺僧入城看燈??罩泻霈F(xiàn)妖怪所變的三尊佛身,將唐僧攝走。悟空斗不過三怪,對八戒、沙僧言說那三怪似是三頭犀牛成精。

第九十二回 三僧大戰(zhàn)青龍山 四星挾捉犀牛怪

八戒、沙僧相繼被擒。悟空上天請來角木蛟、斗木犭+解、奎木狼與井木犴四星降妖,三妖落荒而逃。直至西洋大海。龍?zhí)幽昧艘幌乾F(xiàn)出塬身,咬死一犀,眾神又捉一犀。

第九十三回 給孤園問古談因 天竺國朝王遇偶

前行到“布金禪寺”。寺僧道此即是當年給孤獨長者請佛講經(jīng),金磚布地的園祗。入夜,寺主言去年風(fēng)刮風(fēng)一處稱天竺國公主之女子入寺至今,并托唐僧去國中打聽。次日,師徒入城,一妖變成的公主正投繡球選駙馬,擊中唐僧。

第九十四 四僧宴樂御花園 一怪空懷情欲喜

國王降旨,讓唐僧師徒先去御花園安歇用齋。至婚日,悟空讓唐僧應(yīng)承婚事。國王在關(guān)文上畫押用印,打發(fā)三徒四驛館。悟空變成蜜蜂,飛入朝中,落在唐僧帽上。

第九十五回 假合真形擒玉兔 真陰歸正會靈元

公主為妖邪所變,因敵不過悟空,鉆入山洞,被悟空尋見。太陰星君稱那是月宮中玉兔,將其帶回。國王傳旨繪下唐僧四人真容供養(yǎng)。

第九十六回 寇員外喜待高僧 唐長老不貪富貴

師徒又入一城,前往性喜齋僧的寇員外家。唐僧為員外做罷齋僧已夠一萬的圓滿道場,寇員外為唐僧師徒送行,大哭而返。

第九十七回 金酬外護遭魔蟄 圣顯幽魂救本原

強盜夜入寇家踢死員外。其妻屯子赴官府誣告唐僧一行。悟空縛那伙強盜。師徒欲將財物送還寇家,被這兵押入城中。至五更時,悟空變蜢蟲飛入寇家,叮在棺材上假冒員外之魂說話,讓其妻撤回訴狀;又飛入刺史住宅,冒充家其伯考之魂,令釋放唐僧一行。

天明時,從半空里伸下一只腳,將縣堂麗滿,令眾官立即放出唐僧。師徒被釋,悟空徑闖森羅殿索回寇員外魂,使其死而復(fù)生。

第九十八回 猿熟馬馴方脫殼 功成行滿見真如

到玉真觀,受到金頂大仙迎接。次早,四眾登靈山。逢大河。唐僧失足落水,凡體肉胎脫下成為水中一尸。一行上山直至如來佛之雷音寺,拜見如來。阿儺、迦葉奉如來命去檢取佛經(jīng),但趁機索取禮物,唐僧未備,拿到無字經(jīng)書。唐僧再來求佛,阿儺、迦葉得到唐僧的紫金缽后,方傳真經(jīng)。

第九十九回 九九數(shù)完魔滅盡 三三行滿道歸根

觀音菩薩查僧所受之災(zāi),見距九九八十一之數(shù)尚缺其一,故令揭諦再生一難。遣送四眾的八大金剛接到觀音法旨,遂使騰云的四眾墜落于通天河西岸。老黿馱四眾渡河,但因唐僧忘記向如來問他所托之事而將師徒四人和馬匹拋在水中。諸陰魔興風(fēng)作雨欲奪經(jīng)而未成功。天明后,莊上人見唐僧師徒歸來盛情款待。夜至三更,師徒離去。

第一百回 徑回東土 五圣成真

四眾回到長安,受到唐太宗和眾官歡迎。次日,太宗升朝,作《圣教序》以謝唐僧取經(jīng)之功,又納蕭禹之議,請?zhí)粕パ闼卵萦拷?jīng)法。唐僧捧經(jīng)登臺,忽聽八大金剛召喚,便騰空而去西天。如來授唐僧為旃檀功德佛;孫悟空為斗戰(zhàn)勝佛;豬八戒為凈壇使者;沙僧為金身羅漢;白龍馬為八部天龍馬。

頂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